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5篇
  免费   108篇
公路运输   1530篇
综合类   536篇
水路运输   614篇
铁路运输   981篇
综合运输   10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介绍了轨道交通领域软件单元测试的测试体系流程,并结合机车辅助变流器控制平台软件的单元测试实践,完成了测试过程的分解与设计、测试结果的分析统计以及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估,并对该软件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有效改进建议,为软件工程化的过程改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为缩短发动机开发周期,减少零部件研发的工作量,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设计师除了要具备产品设计的能力外,还要拥有提高产品品质的精湛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大幅度提高方案设计阶段的效率,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完美结合后,能高效、圆满地实施方案设计,以及零件设计形状变更、分析、制图等一系列设计流程。介绍在车用发动机连杆设计阶段综合应用三维CAD与CAE技术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73.
《公路》2021,66(9):371-378
以福州市某超浅埋隧道斜穿市政管线工程为依托,结合FLAC 3D软件、现有城市管线标准与实测数据,对管线沉降规律展开研究,并制定安全可行的管线控制基准。研究表明:双侧壁导坑法相比三台阶法与CD法开挖时,前者具有"小分步,大分级"的特点,对管线沉降控制效果更显著;隧道-管线交点出现最大沉降量-7.39mm,管线由于自身弹塑性质,而发生两端微小隆起;上覆土重力使管线沿水平方向上发生挤压变形,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2mm,可知管线竖向变形受施工影响更敏感。需对隧-管相交段地表进行外界荷载管理,避免管线在水平方向位移过大而破坏。地表横向沉降最大值S_(max)与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比值作为沉降控制限值,可有效保护管线。研究成果对研究隧道下穿管线变形规律与控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4.
针对内燃机车主辅一体化发电机的励磁控制和辅助系统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励磁与辅助系统,就其组成、功能特点与技术创新点进行了重点阐述。通过试验验证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75.
为解决高坡地区多机车协同牵引同一列车时,本务机车和补机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问题,提出开发列车操纵控制辅助系统。对列车操纵控制辅助系统的基本需求与功能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列车操纵控制辅助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系统样机运用试验表明,在2台或3台机车协同牵引列车时,该系统能够实现本务机车与补机之间信息交换,为乘务员协同操纵提供可视化的数字信息。  相似文献   
76.
北京地铁8号线大红门桥站-和义站区间附属风道为跨度16.2 m的单跨结构,采用暗挖洞桩法(PBA工法)施工。为有效控制导洞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必须合理安排导洞施工顺序。基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的导洞开挖方案地表沉降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与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导洞开挖顺序的地表沉降发展路径差别显著,但最终的沉降值基本一致;随着导洞的开挖,地表沉降槽宽度增加并不明显,但是由于导洞开挖的群洞效应,地表沉降速度发展较快。因此在后续的拱部开挖支护中,必须通过调整支护措施和开挖方案来严格控制地层沉降。  相似文献   
77.
根据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程特点,提出了台阶法+临时仰拱、中隔法(CD法)和交叉中隔法(CRD法)三种可行工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台阶法+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工法。实测结果表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变形要求,提出的暗挖段施工工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8.
基于山西中南部通道铁路重载试验段沙峪牵引变电所,对同相供电技术的工程应用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主接线方案、运行方式、设备选型及总平面布置、保护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合工程实际确定了单三相组合接线同相供电技术的工程应用方案,为同相供电技术进入工程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为保障西安火车站复杂条件下地铁车站的建设安全,首先开展地铁线路和站位比选,综合考虑建设安全及换乘方便等因素,提出地铁车站优化设计方案,进而讨论地铁车站NTR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手段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案2为最佳线位走向,地铁线路少部分入侵大明宫保护范围,施工规划满足工期要求;地铁车站采用NTR工法进行施工,钢管顶进对应拱顶处地层最大沉降量为-11.3 mm、地表路基沉降量为-9.6 mm,土体分层分步开挖引起拱顶处竖向最大沉降值达到-29 mm、地表路基沉降量为-22.7 mm;针对施工沉降控制难点过程提供对应的沉降控制措施。采用方案2及NTR方案可满足火车站咽喉区下地铁车站的建设安全与工期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风积沙作为一种抗剪能力弱、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研究风积沙隧道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其适用的施工工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穿越风积沙段,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相关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有无水平旋喷桩加固两种工况的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从而得出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七步法、CD法以及双侧壁导坑法5种工法的变形特征和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水平旋喷桩加固围岩的情况下,双侧壁导坑法最适用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但其控制效果仍然不能满足变形要求;(2)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最适合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3)水平旋喷桩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结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4)水平旋喷桩能够显著控制上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并减缓全环围岩变形速率,但对下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控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