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309篇
综合类   215篇
水路运输   117篇
铁路运输   411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地铁车站的舒适性和节能角度出发,对其环境控制系统存在普遍争议的过渡季运行模式展开讨论。首先基于能耗最低原则选出全新风空调模式和单排通风模式两种可能的运行模式;再运用理论推导给出两种模式的切换温度条件,并总结出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此计算公式,对于包括室内负荷、制冷系统性能系数、风机效率、风道阻力、送风温差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此计算公式,给出不同室内负荷、制冷系统性能系数和风机效率的切换温度线算图,此计算方法和线算图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运行模式分析,从而能够实现地铁车站环境控制系统过渡季运行的规范化和节能化。  相似文献   
22.
为给客运专线道岔过渡段刚度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参考,在分析高速铁路道岔与区间过渡段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车辆—过渡段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和求解方法,分析了刚度差、行车方向和速度等因素对高速道岔与区间过渡段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过渡段刚度差在30 kN/mm内,动车组和轨道的动力响应随刚度差的增大而大幅加剧;动车组从低刚度向高刚度运行时的动力响应较反向运行更为剧烈;各项动力响应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3.
橡胶浮置板无砟轨道过渡段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无砟轨道过渡段刚度不连续,导致车辆和轨道结构系统动力学响应差别很大。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设置橡胶浮置板无砟轨道过渡段对地铁车辆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算例结果表明,橡胶浮置板轨道过渡段的设置对地铁车辆和轨道系统产生较好的低动力响应,且使得轨面动位移变化平缓,同时降低了车体的振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24.
研究目的:针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线路条件和工程特点,隧道内和隧道外4次转换,特别是出入段线小曲线半径的现状,通过对架空接触网隧道外柔性悬挂和隧道内刚性悬挂的分析,对采用贯通式和关节式刚柔过渡方案的比选,提出安全可靠的实施方案,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研究结论:刚柔过渡是架空接触网在刚性和柔性悬挂转换处非常关键的技术,从受电弓自然平稳过渡的要求、安装精度的调整和行车速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本线采用贯通式刚柔过渡方案。在曲线段,经过精确计算和现场调试,达到刚柔过渡的尽快转换,减少刚柔过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5.
针对目前内燃调车机车采用过渡车钩对地铁列车调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渡车钩的改进方案,以达到缓解地铁列车停放制动、提高调车效率的目的。同时提出了对地铁列车制动管路进行改进的思路,以实现内燃调车机车与地铁列车同步实施制动与缓解,从而大幅提高调车过程的安全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26.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引起的不平顺往往是长波不平顺,对乘车舒适性影响最大。以京沪高速铁路路堤式涵路过渡段施工为例,从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检验标准、沉降变形监测、路基相关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施工实践表明,过渡段施工完成后各项指标符合路基填筑质量控制标准,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提出了施工中应重视填筑过渡段和分段填筑时搭接的长度和宽度的控制,防止出现差异变形。  相似文献   
27.
路基工程一般是在桥梁建成后施工,路桥过渡段在铺轨前集中填筑,几乎没有静置沉降和趋于稳定的时间,运营后初期沉落变形较大,需进行频繁维修才能保证线路的平顺性,随着铁路运营速度不断提高,路桥过渡段桥头下沉引起的轨道不平顺影响列车安全.因此,分析路桥过渡段桥头下沉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整治,以满足列车提速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CRH2型动车组用过渡车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CRH2型动车组都采用密接式钩缓装置,但是既有机车所配备的几乎都是15号车钩,这对利用机车救援或者回送动车组带来难题。文中通过对2种不同型式车钩的分析,提出了过渡车钩设计的技术难点,阐述了过渡车钩的结构设计和联挂原理,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强度计算分析,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过渡车钩的设计可靠性,并通过了线路运用考核实现批量供货。过渡车钩的开发解决了路局动车组救援或回送的难题。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过渡体成形困难的原因,运用切线面的方法处理过渡体表面素线,用可展面构造形体表面,从而提高了展开放样尺寸精度,减少了成形误差。  相似文献   
30.
为提高高速公路夜间高风险路段的交通安全水平,基于行为适应理论,采用UCwin/road软件构建了高风险路段试验场景,并结合眼动追踪系统进行驾驶模拟试验,采集了不同环境照度条件下驾驶人的眼动参数,并通过研究环境照度差异对驾驶人视觉适应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高风险路段照明的照度标准及过渡段设置标准。研究表明,在高速公路高危路段,路面照度最高可采用48 lx,将路面平均照度从5 lx依次提升到48 lx时,驾驶人平均适应时间则从9.59 s逐渐降至2.4 s,适应时间标准差从4.23降至0.47;高速公路高危路段的照明过渡段由3部分组成,各部分长度应按行车速度、驾驶人视觉适应时间及12 lx/7.64 s、24 lx/5.63 s、36 lx/4.55 s的平均照度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