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8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为科学、合理、动态地进行城市交通隧道运营期安全风险评估,依托马峦山隧道工程,提出了基于总体评判和专项评估相结合的城市交通隧道运营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首先进行总体风险评估,建立隧道运营期的指标体系,给出评估等级,然后在确定风险评估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单一风险事件的专项评估,最后逐一确定对应风险控制措施.在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2.
通过论述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和运营期3个不同阶段环境监测的特征以及具体的监测实施,从大气、水、声、震动等方面探讨了各个时期环境监测的要点,为环境保护部门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公路隧道运营期交通事故整体特征及伤亡状况,对2001-2017年国内发生的121起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开展统计分析,分别从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事故车辆类型以及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事故发生量与该地区公路客货运输量成正相关,但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事故量占比远大于其交通运输量的占比; 2)事故类型以车辆相撞为主,且轿车发生的事故数量最多; 3)每年1、4、5月的事故发生量较多,每天16:00-18:00事故发生率最高; 4)中隧道(500 m<L≤1 000 m)的事故平均伤亡人数最高。最后结合交通事故伤亡情况等级划分,分析各因素对事故伤亡影响权重,得到造成伤亡的最不利组合为“特长隧道+货车+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64.
崔国军  李伟  魏凡钦  叶飞  梁晓明 《公路》2021,(2):324-329
针对季冻区公路隧道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衬砌冻害问题,在以往新建隧道以"防"为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季冻区隧道受极端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特点,提出"冻害原因分析是基础,冻害等级划分是条件,冻害处治措施是核心"的处治对策。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季冻区隧道冻害处治的设计和施工、降低冻害处治的盲目性、提高冻害处治的精准度、确保冻害处治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黄秀成  刘军 《公路》2002,(B11):127-130
结合汕汾高速公路建设,介绍该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措施及检测验收等内容。  相似文献   
66.
沉降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各种理论计算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软基沉降完全依靠理论计算是不可能精确的,因此,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根据软基沉降监测结果预测工后沉降的方法.基于广东某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监测结果,分别运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和幂多项式法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的预...  相似文献   
67.
招宝山大桥主桥运营期健康监测方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招宝山大桥为主跨258m的PC斜拉桥,2001年建成通车。介绍了大桥在运营期间的健康监测系统,即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测量法(ATR自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影响频率法测定梁拱组合体系桥梁柔性吊杆索力精度的几个因素如索的边界条件、刚度及有效计算长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吊杆拉索的有效计算长度被合理的确定,则根据所测频率基于弦振动理论在考虑抗弯刚度影响下,所得到吊杆索力在一般情况下均具有相当精度,可以满足运营期间监测吊杆索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69.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生态保护和恢复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在环评、设计、施工阶段对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比较重视,相应的生态保护设施和恢复管理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发展将全过程秉承生态保护理念,加强施工期监理、监督检查和运营期的跟踪调查,在临时用地的复垦或恢复、生态景观和动物生境的连通性保护和恢复、长大隧道施工的环境影响及生态防护、湿地和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开发研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0.
2011年3月31日,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动卫生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藏铁路运营期防治高原病及健康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铁道部验收。课题组通过对高原铁路站车环境富氧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高原旅客列车富氧技术条件参数、弥漫性供氧最小供氧量计算公式、高原列车阶梯性供氧基本标准及舒适性标准和二氧化碳容许浓度标准,确立了站区供氧配置方式,建立了高原站区富氧环境技术模型,研发出工作生活区供氧富氧系统,并在那曲站区建设了富氧技术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