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82篇
综合类   96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85篇
综合运输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对“滇西红层”山区不良地形、地质条件,总结大保高速公路隧道进洞技术和经验,对在山区不良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进洞措施进行探讨,其中采用的接长明洞、反压回填、桩基偏压明洞、先主动回填后进行开挖等措施,对成功处治进洞病害,保障隧道结构及施工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因受施工场地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上海西藏南路隧道东线盾构接收井洞口采用高压旋喷桩加降水进行地基处理,保证了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顺利进洞。详细叙述了高压旋喷桩布置、降水措施的设计思路、施工控制、实施效果等内容,可为今后类型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结合四川省石棉县境内的铁寨子1#隧道工程实例,介绍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流程,对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5.
列车运行加速与机车能源节约之间是一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矛盾关系,通过对加速度理论分析研究,提出节能操作技术,解决机车功率与列车速度、线路坡度间的配合关系问题,把握列车最佳加速时机,获得列车最佳加速度,使列车达到高效、节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06.
一些交通量较小的支线高速公路采用分期实施方案,初期实施的路面较薄,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营,路面使用性能下降,需要及时进行加铺罩面,综合考虑经济和技术条件,确定合理的加铺时机和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辽宁省某条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分期修建的薄层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类型及其成因,通过PCI衰减模型和费用性能比指标确定了维修加铺时机与方案。  相似文献   
107.
文章针对隧道洞口施工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施工方案的设计要点、掘进的关键技术以及绿色(自然)进洞的新理念,对隧道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根据黄庄车站实际施工状况,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风险点及重难点,对从盖挖竖井向大断面暗挖车站开口施工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9.
浅埋软岩铁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堡上隧道进口位于山谷冲沟的中心,系超浅埋地段,围岩结构软弱松散,进洞困难,在施工中采取边仰坡加固、地表回填、地表锚杆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等综合技术措施,顺利穿过浅埋、软弱围岩段,实现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110.
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与预留变形量是制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以湖北省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围岩的时空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与预留变形量。结果表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以与时间相关的蠕变变形为主,拱顶下沉蠕变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8%,水平收敛蠕变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1%。拱顶下沉量在15 d 后即可达到其总变形量的90%,水平收敛量在12 d 后达到其总变形量的90%。按照极限位移准则,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隧道开挖15 d 后;按照变形速率准则,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隧道开挖25 d 后;合理的支护时机应在隧道开挖后15 ~25 d。基于研究结果,峡口隧道设置的预留变形量设计为35 cm,通过对二次衬砌进行长期稳定性分析,验证了该预留变形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