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700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102篇
铁路运输   11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561.
发动机连杆裂解加工初始裂解槽预制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连杆初始裂解槽的预制是连杆裂解加工的关键技术.介绍了采用机械加工、线切割加工和激光加工等加工连杆初始裂解槽的方法,并对比分析了机械拉削、线切割、光纤传输激光切削和常规光束传输激光切削加工裂解槽的优缺点.阐述了连杆初始裂解槽加工技术及其裂解加工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62.
基于ADAMS/CAR的双横臂与多连杆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了某款轿车双横臂式独立前悬架与E型多连杆独立后悬架模型.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表明,该车的前、后悬架结构合理,整体性能比较理想;前悬架具有良好的回正能力,转向操纵轻便,有利于提高前轮的安全性,减少轮胎的磨损;后悬架结构设计有利于增加汽车横向稳定值,减少轮胎磨损.  相似文献   
563.
为了深入了解连杆的受力特点,对连杆进行了精细的动力响应分析,针对16V240ZJ柴油机连杆,应用转动惯量法,精细求出连杆的惯性力,并将其与燃气压力一起作为外载荷,利用I-DEAS软件求解连杆动力响应,得出了一系列连杆动力响应的规律,并给出了连杆静力计算与动力计算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564.
565.
运用弹性力学和机械设计理论对制动连杆衬套装配后衬套的收缩量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和验证,提出了制动连杆衬套装配后内孔与螺栓杆配合间隙的设计方法,用于指导不同工况下的制动连杆衬套与螺栓杆的配合间隙设计.  相似文献   
566.
胡中东 《中国水运》2009,(6):121-122
在ABAQUS中导入连杆装配体的几何实体模型,按实际接触关系定义接触对。对连杆在最大压缩工况和最大拉伸工况时进行接触有限元分析,进行强度校核,同时还对连杆的变形进行了分析。经计算,连杆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67.
对PX连杆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应用裂解工艺省去了连杆结合面的加工. 应用叠珩工艺缩短单个连杆的加工时间.先进的R242型卧式双端面磨床有效的缩短了连杆端面的加工时间.通过工艺改进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减少了连杆加工生产中的加工工序,节省了加工设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了工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68.
为保证46MnVS5胀断连杆材料质量,对其成分及工艺设计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Mn、Si等固溶强化元素及V、Nb、N等沉淀强化元素含量,优化炼钢工艺、提高元素控制稳定性,材料的强度得到稳定提高;通过采用二火轧制及高温扩散加热工艺,材料的成分更趋均匀、性能更趋稳定;锻造过程采用合适的加热温度和合理的冷却速率控制金相组...  相似文献   
569.
历史上的闪光点:1979年,W126车系开始生产1982年,W201车系开始使用后桥多连杆独立悬挂1984年,W124车型下线,M103发动机开始装车1985年,ASD/ASR/4-Matic等技术开始使用1989年,新的R129跑车开始生产1991年,W140(发动机为LH系统)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570.
田苗盛 《铁道勘察》2022,(4):121-125
转辙器是道岔的核心部件,其设计精度直接影响道岔的安全性。为保证转辙器的工作安全,并为其设计、制造及养护维修提供理论基础,针对曲线尖轨道岔转辙器展开研究。依据轮轨耦合工作原理,重点对转辙器的曲线尖轨、直线尖轨、拉连杆等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在推导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对既有计算方法进行逐个讨论,并结合当前制造工艺进行相应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T尖轨转辙器,在零部件相关参数计算过程中,可不考虑5 mm空隙量;在直线尖轨计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轨距变化的顺坡率,使其达到最小值,以保证列车的平稳性;在拉连杆计算中,应考虑尖轨弯折量、有效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