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修建中,双向隧道往往相隔较近。在降低邻近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的同时,还需考虑减小对周边既有构筑物的影响,尤其下穿运营铁路线路时,必须严格控制对其造成的影响。本文依托莞惠城际GZH-7标段中下穿铁路线的邻近隧道区段,结合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邻近隧道采用CD法和台阶法下穿施工时对运营铁路的影响和隧道围岩—支护受力状态,结合不同工法在邻近隧道施工中的特点,得到在软弱地层中下穿铁路的邻近隧道施工中,CD法较台阶法有更好的适宜性,从而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针对南方暴雨地区、跨敏感水体的特大桥,提出了桥面径流串联处理技术,即储存调节系统与人工湿地串联构成的生态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路面径流初始流量不均匀的问题和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系统对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处置能力强,处理效率高,同时兼具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储存功能。  相似文献   
23.
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内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了驾驶员的视觉机能、注意品质、观测与判断能力等因素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探讨了汽车驾驶员的内在素质与道德交通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沙漠公路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进行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驾驶员动体视力较静体视力的平均降幅为44.75%,最高竟达到93%;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均小于全国平均;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沙漠公路驾驶员的年龄、驾龄、驾车时间以及气温与驾驶员的各项生理、心理特性指标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关联度最高达到0.837,其中驾车时间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5.
在审核和咨询中我们发现,不少组织的体系文件与现状和运行情况不符.组织机构变化了,人力资源进行调整了,文件却没有修改,致使质量职责难以落实:产品和服务变化了,文件却没有跟进,以致无章可循;实际运行中,产生了一些改进规定和办法,却没有纳入体系文件.因不能得到及时的确认和评审,这些改进的成果也不容易保持.还有的在体系和过程的运行中,发现明显的文件资源不足,出现了操作上的无序和随意,产生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更有甚者,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都变化了,手册却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6.
针对京广高速公路路基某段路堤填土工程,从土源工程特性入手,分析了各土体的压实效果,建立了路堤填土工程适宜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灰色系统理论、灰关联理论为手段,分析和评价了土方路堤五种土体的工程适宜性,成果既可指导路堤填筑,又可为其它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27.
杨松 《城市交通》2012,(4):35-41
绿道建设是提升非机动交通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顺义区绿道系统规划将绿道定位为"景观体系纽带、绿色交通主干、特色旅游线路"。针对"绿色交通主干"定位,对顺义区非机动交通环境现存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统筹整合"的规划策略,包括用地统筹、整合设施、统筹设计三个方面。在规划策略的指导下采用线路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进行绿道线路规划,确定了由11条绿道线路构成的绿道系统,其中中央大街绿道、空港绿道、京密路绿道是以绿色交通为主要功能的绿道线路。绿道系统规划成为解决非机动交通系统连续性不足、衔接不畅、品质不佳等问题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28.
海船驾驶员职业适宜性及其心理测评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出发,根据海船驾驶员职业的特点,论述了海船驾驶职业适宜性及其心理测评系统研究的重要意义。结合海船驾驶员职业的实际,提出了海船驾驶员职业适宜性测评的基本项目及手段,并对建立海船驾驶员职业适宜性的条件和测试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最终建立起一套适合海船驾驶员职业适宜性的心理测试标准和具体指标,达到指导实际生产中海船驾驶员的选拔、培养、训练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理论出发,从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角度,阐述了驾驶员职业适宜性理论,在实验和大量的事故倾向性调查资料基础上,建立了驾驶适性检测模式和适性的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开发出适性检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对部分驾驶员的试运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系统软件的开发为驾驶适性研究 系统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驾驶员在驾驶行车过程中的驾驶行为特性为分析基础,分析了感知特性类驾驶行为。并利用"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系统及系列检测装置"专题项目采集到的驾驶适宜性检测数据和获得的受检驾驶员最近三年来的安全行车记录数据作为相关性研究的基础数据。在将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安全类驾驶行为与危险类驾驶行为的独立样本检验,然后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对感知特性类驾驶行为与适宜性检测评价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特性类的驾驶行为与适宜性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有大小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