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3篇
  免费   482篇
公路运输   9815篇
综合类   5747篇
水路运输   386篇
铁路运输   466篇
综合运输   3291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625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1150篇
  2013年   1046篇
  2012年   1399篇
  2011年   1446篇
  2010年   1463篇
  2009年   1440篇
  2008年   1405篇
  2007年   1181篇
  2006年   868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654篇
  2003年   709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李彩霞  张苛  罗要飞 《中外公路》2019,39(4):234-239
基于改善多聚磷酸(PPA)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室内采用半圆弯拉试验(SCB试验)探讨复合改性沥青或混合料中添加纤维方式的改善效果;并针对纤维改善方案,分析了纤维类型和纤维掺量对PPA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及显著性。结果表明:PPA改性沥青混合料中使用复合改性沥青或添加纤维均可改善其低温抗裂性能,相应方案的改善效果优劣依次为PPA/SBR复合改性沥青、PPA/SBS复合改性沥青和PPA/玄武岩纤维,但对于采用Shell-70沥青制备的PPA改性沥青混合料而言,PPA/SBS复合改性沥青和玄武岩纤维两种方案对应的改善效果差异不大;纤维改善PPA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效果与纤维类型和纤维掺量密切相关,其中纤维掺量的影响相对较大;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以复合方式添加,基本能够达到与玄武岩纤维相同的改善效果。使用复合纤维达到了改善低温性能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的,从而为改善PP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32.
针对目前道路安全评价较少考虑驾驶行为及车辆运行状态,评价指标及权重值大多通过主观方法确定的局限,结合车联网OBD数据包含车辆行为及运行状态且数据丰富、精度高的优势,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粗糙集理论,提出考虑道路条件、天气状况、交通状态、驾驶员特性、车辆运行状况的道路安全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和流程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33.
为解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难度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对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掌握运输全过程中车辆、货物等的动态信息。文中从危险货物运输各环节和各部门的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危险货物运输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对系统数据库、数据管理平台、运输管理平台、监控平台、应急救援平台及信息查询平台的组成及功能需求进行了阐述,对系统的运前审批流程、运输流程及应急救援流程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系统客户端的组成。  相似文献   
934.
为分析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纤维作用机理,首先采用高速剪切法对"除芯"的饱水玉米秸秆破碎处理,通过提取比例及吸油倍数指标优选得到纤维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基本技术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评价无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高温抗剪性;最后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与混合料的键合作用,利用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纤维最佳制备工艺为长度10±2 mm秸秆皮浸泡4 h后,在29 000 r·min-1转速下破碎2 min;玉米秸秆纤维、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均提升20%左右、弯拉应变均增加3.5%左右;木质素纤维、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光谱图为纤维分别与沥青混合料光谱图的叠加,加入纤维后并没有产生表征新化合物出现的波峰,纤维与混合料主要依靠物理黏结作用结合在一起;玉米秸秆纤维表面更加粗糙、长径比更大、更容易分散均决定了其改善效果优于木质素纤维,纤维对沥青的吸附作用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纤维的无规则分布在混合料内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串联骨架功能,在沥青混合料初始开裂时起到拉伸作用,阻止裂缝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935.
弄清酸雨及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膨胀土的膨胀性能及其微结构与矿物成分的变化,对研究酸雨区膨胀土的基本性质劣化及工程问题意义重大。为此,以广西酸雨重灾区百色原状膨胀土为对象,模拟酸雨(pH=3,5,7)与干湿循环(n=1,2,3,4)两者共同作用的环境,开展了无、有荷膨胀率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压汞仪(MIP)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该环境下试样的微结构及矿物成分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环境使试样的膨胀率增大,溶液的pH值越小,膨胀率越大;随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不同溶液环境下试样的膨胀率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且2次作用后的增幅最大;经酸性环境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试样的膨胀率增大更多,溶液pH值为3和5,经2次干湿循环后其膨胀率比pH值为7的分别增长了24.7%和7.9%;上覆压力能明显抑制试样膨胀率的增长,设定测试压力越大,该值下降越显著。酸性环境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膨胀率增大的机理可通过微观结构分析作出解释:酸性环境作用下膨胀土中游离SiO2,Al2O3,K2O,MgO,CaO等胶结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蚀和淋滤,削弱了叠聚体结构间的联结作用,使面面叠聚结构的排列趋于分散,微孔隙体积及数目不断增大,同时遭受干湿循环作用后,土中微孔隙加速发育,土颗粒与溶液水间化学反应更剧烈,致使其膨胀变形进一步增大。因此,酸雨重灾区的膨胀土工程建设,必须考虑酸性环境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造成的膨胀土基本性质劣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36.
本文通过对不同含水量、不同加固料及掺入量、不同养护龄期制成的试件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掌握了水泥土强度的增长规律,确定了软土路基最适合的水泥品种和外掺料,为粉喷搅拌法的设计计算和施工工艺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937.
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道路堆场地基处理监测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道路堆场地基处理监测,介绍在堆载预压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测试手段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工作,检验堆载预压法改善和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和能力。  相似文献   
938.
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概况 交通运输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我国的交通运输主要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以及航空运输,道路和桥梁建设是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运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江河湖泊比较多,道路建设中经常面临需要架桥的状况,因此桥梁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除了公路上的立交桥,中、小桥等等,横贯打浆河流以及海峡的高架桥也相继建成,并且道路和桥梁的工程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的交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桥梁建设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克服道路建设中地形、地质等相关方面的阻碍问题,使得道路交通建设能够达到顺畅平稳的效果,减少行驶过程中的阻力。道路与桥梁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体现的不仅是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智慧结晶,还体现了我国整体综合实力以及科技的发展水平,对外来说,是我国整体实力的一个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道路与桥梁建设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施工技术以及道路设计等方面实力不断增强,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的道路与桥梁建设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提高道路与桥梁的建设技术,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采用新的工艺,新的建设技术,运用新的建设材料,同时还能保证道路与桥梁建设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进度以及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39.
山岭重丘区选线受地形、水文地质、路线交叉、公铁交叉等多种因素制约,线位的优劣是制约经济、合理、可行的重要因素。背景为山西省晋城市G207线过境段公路改线工程,结合项目选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本次选线的几点原则,通过不同线位的比较,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经济的线位,对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也不断的增多,同时也加速了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无论在项目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道路桥梁建设的工程项目中,预应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预应力的优势,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改善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