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6篇
  免费   340篇
公路运输   3941篇
综合类   3254篇
水路运输   803篇
铁路运输   2043篇
综合运输   585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0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1 引言 当列车驶过时,轮轨接触处会产生振动,该振动会通过如图1所示的传播路径传播,即通过相邻的介质 (钢轨、轨道组件、土地、空气)向四周传递,直至辐射区域.若踏面存在不连续点和异常,如车轮不圆(踏面擦伤、剥落,以及车轮多边形)、钢轨波浪状磨损、钢轨断裂、道岔和线路交叉点等,则会激发更强烈的振动.  相似文献   
232.
司道林 《铁道学报》2022,(10):88-93
为改善动车运用所9号道岔侧向通过性能,分析50 kg/m钢轨9号道岔结构特点,根据钢轨表面光带特点分析轮轨接触特征,确定轮轨型面匹配的优化目标,设计道岔区曲基本轨廓形。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动车组-道岔动力学模型,计算动车组通过9号道岔时的动力学响应,分析钢轨廓形对道岔区侧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车组通过9号道岔侧向时在大幅值转辙角作用下轮缘参与导向,轮对形成较大冲角冲击尖轨轨肩,产生较大轮轨横向力和轮缘磨耗指数。以预导向理念优化钢轨廓形,增加轮径差改变轮对运动轨迹,轮对预先向曲基本轨侧偏移,形成反向轮对横移,使轮缘接触尖轨的位置后移0.33 m,轮轨接触特征发生改变,轮轨横向力和轮缘磨耗指数分别降低9.3%、16%,安全性指标脱轨系数也有所改善,提高了道岔侧向通过性能。通过钢轨打磨实现优化廓形,钢轨表面实际光带分布符合实际预期,改善轮轨接触状态。  相似文献   
233.
张佩  陆莫凡  陈成  徐昊  苗川 《船舶》2022,(6):55-62
复杂的动力学特性及多变的海洋环境对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的参数经人工调试后便固化,在控制过程中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针对上述难题,该文借鉴自适应控制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参数自适应S面控制方法,采用自适应控制方式实现不同环境下控制器参数的优化和自动整定。该方法采用Q学习算法进行训练,通过Q学习的自学习机制寻找输入状态和输出动作间的最优映射。仿真试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实时在线调整,具备良好的控制效果和环境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34.
智能汽车驾驶作为一项代表性的高新技术集成载体,能够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并减轻驾驶员操作负担,并且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压力。由于我国道路环境复杂多变,驾驶员经常采取超车变道操作,使得机动车超车变道的安全问题尤为严峻。为此,辅助驾驶员安全地完成超车变道过程,提出了基于纵侧向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变道辅助系统,以车辆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为参数,设计具有滑模控制特性的控制器。仿真结果与硬件在环台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纵侧向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变道辅助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驾驶安全性,减轻驾驶员操作负担。  相似文献   
235.
将激光切割机横梁组件作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横梁组件刚度、横梁组件稳定性为优化目标,且适量降低横梁组件总质量或者保持不变.利用二阶响应面模型分别拟合出正交试验数据中横梁组件各壁厚参数与3个相关性能指标的函数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通过对优化设计模型进行求解,最终得到筛选后的最优解.通过最优解对各壁厚参数进行修改后仿真显示激光发射孔处静态变形量下降了8.12%、横梁组件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7.73%,提高了横梁刚度、避开了横梁的共振区间,横梁组件总质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36.
237.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船舶行业图像数据应用量日益增加,对三维船舶图像重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阶段低照度三维船舶图像重建过程中仍存在分辨率低、介质分布不适应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深入分析现阶段三维图像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结合ECT技术的新型低照度三维船舶图像的重建方法,从而达到高效、准确实现三维船舶图像重建技术的目标。为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相关仿真实验,根据图像需求采用电极对检测模式,通过传感器将三维船舶重建图像进行次对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CT技术的三维船舶重建系统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真实的对图像进行重建,相对比传统的图像重建方法,该系统灵敏度和精准度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8.
239.
240.
为了提高出口道左转交叉口在现实交通需求和供给波动环境中的适应性,权衡运行效率与稳定性,对其鲁棒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在对出口道左转交叉口运行特点和饱和流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交通需求分布、基本饱和流率分布和实际运行车速分布3个方面考虑交通的波动性,以适应出口道左转交叉口交通供给波动与控制方案相关联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平均值-标准差最小、条件风险值最小和最大值最小化为目标,建立3种信号控制鲁棒优化方法,并基于遗传算法建立求解算法。通过算例分析,对鲁棒优化算法的准确性、平均值-标准差模型的参数取值和3种鲁棒优化方法优化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鲁棒优化方法可实现交通需求和供给波动下出口道左转交叉口信号控制与设计车速的优化设计,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案其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控制方案运行的稳定性;平均值-标准差模型和条件风险值模型对于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可在保障平均延误维持较优值的基础上(案例中车均延误增加小于3%)显著改善运行效果的稳定性(案例中延误标准差减少约40%);最小-最大模型对延误最大值的优化效果最佳,但其对于控制方案的整体效率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案例中车均延误增加了8.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