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4篇
  免费   224篇
公路运输   1758篇
综合类   1011篇
水路运输   1190篇
铁路运输   755篇
综合运输   18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城市地下构筑物建设日益增多,既有建筑的桩基础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桩基托换技术随之得到广泛应用。桩基托换是信息化施工程度较高的一种工程,通过对托换过程中各监测项目的综合研究,总结出桩基托换工程监测的实施技术,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可得知被托换桩的沉降情况、托换梁的变形情况、被托换桩及相邻桩及梁板的受力变化情况、梁柱结合部分的受力情况,依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对千斤顶的顶升操作进行调整,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建筑物及托换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72.
姬青杉 《铁道技术监督》2010,38(5):29-30,43
在保证正常供暖和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现有燃煤锅炉进煤装置进行改造。在进煤口装设静态计量斗,实现对锅炉实际用煤的准确计量与控制,掌握燃煤成本情况,同时为日常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从常用的几种计量器具量传溯源方式入手,阐述计量检定、校准、计量确认、比对等概念,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及适用范围,并探讨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4.
对于临近既有隧道新建小间距隧道而言,由于两洞之间的相互影响,围岩及衬砌结构受力比较复杂,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控量测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对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性的检测,也是对新建隧道施工的妥当性以及加固措施有效性的评价。针对包西铁路通道新宝塔山施工中洞周收敛、拱顶下沉、围岩压力、喷射混凝土应力及钢架应力等进行了监控量测,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5.
路基沉降是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中所要考虑的主控因素。结合沉降观测数据可以对路基沉降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可有效保证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合理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而路基沉降预测常用方法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工作难度大,是长期以来困扰高速铁路施工技术人员的难题。此文介绍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的几个典型方法,极具代表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正>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该方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降低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并具有加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新关峡隧道出口小线间距隧道保证既有隧道安全的工程措施及既有隧道的加固预案,铁路上跨G310国道临时钢棚架的设计,希望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麻溪坳隧道进洞时出现坍塌冒顶事故,从不良地质、雨水侵蚀作用以及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综合分析坍塌的规模及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结合洞内施工条件及施工情况,提出封闭注浆处理方案,并在处理段增设监测断面,通过监控量测判断围岩的稳定状况及坍塌变形处理效果.量测结果表明,坍塌变形段围岩处理后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说明隧道坍塌变形处理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事故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9.
研究目的:铁路隧道瓦斯等级划分,在勘察期间要准确定性很难,在施工中影响因素众多,争议较大,操作性相对较差,因此,如何既确保施工、运营安全,又节约工程投资,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科学、合理地确定瓦斯等级,值得进一步研究、实践。文章结合某铁路瓦斯隧道施工实例,以翔实的瓦斯检测资料,分析瓦斯涌出量、瓦斯浓度与施工安全的关系,提出新的观点。研究结论:目前《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中以绝对瓦斯涌出量0.5 m3/min为高、低瓦斯等级划分界线的标准太低,使得一些可以按低瓦斯措施安全施工的隧道判定为高瓦斯等级,增加不必要的防爆、衬砌加强等措施,浪费工程投资;而在满足通风要求的情况下,以回风流中瓦斯浓度0.5%作为高、低瓦斯等级划分的标准更合适。  相似文献   
80.
为检验正在研制的道岔稳定装备的作业效果,采用试验方法,对道岔线路进行了捣固和稳定作业,测量了捣固前、捣固后稳定前和稳定后不同状态下道岔线路的轨面高度和轨枕横向阻力。试验结果表明:道岔稳定作业能够使线路均匀沉降,并恢复20%以上因捣固作业而损失的轨枕横向阻力;道岔稳定作业对提高线路质量和列车运行安全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于路况不同的道岔线路,仍然需要大量的施工经验积累,通过统计计算提出合理的作业控制参数的指导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