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293篇
综合类   76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265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3 毫秒
631.
郭欣  袁浩允  武尚伟  刘新华 《公路》2023,(4):191-197
以某大跨径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的初设图纸为工程背景,针对该桥结构特点和桥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的施工经验,提出了两种施工方案(双向顶推和悬拼法)。采用Midas建立了全桥模型进行施工阶段仿真计算。从结构受力、工期、材料投入、施工机具投入、施工安全性、对通航影响以及质量控制等7个方面进行比较,双向顶推方案有较大优势,因此,选择双向顶推施工方案,并对初设图纸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32.
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工程背景,基于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营期极端高温和低温的现场实测数据,对既有温度场边界条件进行修正,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桁梁结构温度场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结构温度场受结构的形式、尺寸和材料特性,桥梁的轴线方向和经纬度,风速风向及大气温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进行其温度场边界条件计算时,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应考虑钢桁梁结构遮蔽影响,对流换热计算应考虑钢桁梁结构中存在双面对流换热现象及风速折减,辐射换热计算应考虑结构表面倾角、流体温度和桥梁结构温度及二者温差的影响;因结构材料导热特性存在差异,钢桁梁温度场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具有时滞性和横(竖)向差异性,桥梁钢结构和沥青桥面分别约在14:00和15:00达到自身最高温度,且在15:00各结构之间温差较大,最高可达18.4℃;公路桥面、铁路桥面顶板和底板、中间横联与其连接的腹杆连接点是温度差异显著部位。  相似文献   
633.
刘龙 《中国铁路》2023,(3):52-57
针对铁路钢桁梁桥高强螺栓连接设计工作量大、设计成果显示不直观、不擅长处理复杂边界条件下的设计任务等问题,基于不同边界条件下的6种高强螺栓排布样式及螺栓跳孔通用处理方法,提出铁路钢桁梁桥高强螺栓连接程序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对设加劲肋、开孔、跳孔等复杂边界条件下高强螺栓进行排布,并生成绘图用数据;(2)架构简单,不涉及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背景,便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结构设计人员编程实现;(3)该方法可用于计算截面的净截面特性,进一步开展强度、稳定、疲劳检算。该方法能够为公路、建筑、市政等领域类似程序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4.
采用纵梁和横梁的桥面系是既有铁路钢梁常用的结构形式,因其直接承受来自于桥枕的列车活载,容易产生裂纹等病害。以一座重载铁路64 m单线简支下承式钢桁梁为例,对桥面系纵梁上平联节点板出现的裂纹病害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测量开裂节点板及其连接角钢、附近桥枕在过路列车通过时的应变历程,并对更换下来的节点板进行金相分析。应变试验结果表明:纵梁跨中位置节点板应变较大,且随着活载的增加,节点板应变呈非线性增长趋势。金相分析结果表明:钢板母材开裂位置无杂质等材质缺陷。判断该节点板开裂为非偶发性病害,建议设备管理单位加强对应位置巡检或对薄弱处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635.
陈健 《中国铁路》2023,(8):15-23
以某上跨营运铁路2×85 m双层公路连续钢桁腹-板桁组合桥为背景,针对混凝土与钢结构施工先后顺序提出3种主梁施工方案:方案一为先浇筑混凝土,再拼装钢结构;方案二为先拼装全部钢结构,再浇筑混凝土;方案三为先拼装钢主桁,再浇筑混凝土,最后安装钢桥面板。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3种方案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结构的受力性能,并对其转体施工安全性及临近既有线防护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1)方案一受力性能最优,但3种方案混凝土及钢结构应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且应力水平差别较小;(2)综合考虑施工难易程度、施工风险、施工经济性、对铁路运营安全影响等因素,本桥采用方案二施工;(3)转体施工选用竖向承载力2.9万t级球铰,转体过程中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满足要求;(4)本桥采用的地基加固处理、防倾覆措施等一系列设计,确保临近既有线施工的安全性,可为后续此类临近既有线双层转体桥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6.
钢桁梁节点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时,采用多尺度模型方式或者节点模型方式进行分析较为常见,以多尺度模型计算结果为参考,采用位移边界和内力边界综合施加方式建立的节点模型的结果与其相差较小,两种方式的模型均可以用于节点分析。结合某一顶推施工的钢桁梁最大悬臂施工状态时的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和MIDAS FEA NX,采用不同的单元类型(梁单元或实体单元)对节点进行分析对比,确定节点模型用于实际工程的节点分析更具有优势。此结论可为相似工程的节点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7.
钢桁梁设计中常将节点简化为完全铰接状态,但实际节点具有一定约束能力,在杆端会产生一定的次应力。本文以京九铁路赣江南桥悬挑公路面公铁两用的铆接钢桁梁桥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调整节点连接刚度(约束),分析次应力的变化对杆件受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强,各杆件产生的轴向应力随之减小而次应力随之增大,在荷载作用下竖杆产生次应力,以面外弯曲应力为主,其余杆件则以面内弯曲应力为主。同时,荷载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一致。虽然竖杆实测次应力系数较大,但考虑次应力系数后承载能力仍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38.
桥梁的纵向位移受活载影响较小,温度效应是影响大跨度钢桥变形行为及受力规律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桥梁结构安全。本文以墩高154 m,孔跨布置(108.0+151.5+249.0+151.5+108.0)m的上承式连续钢桁梁为背景,依据桥梁监测数据分析了高墩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梁桥包括结构温度场时变特征,以及桥梁支座位移、桥面纵向位移、温度零点等随温度及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桁梁桥温度场在时间维度上存在明显变化,相对于年温度场的变化,大桥日温度场变化较为显著;在同一大气温度条件下,各测点温度波峰出现的时间存在时滞效应;两侧桥台处支座及伸缩缝位移与日温差变化关联性较强。桥梁边墩支座纵向位移与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但中墩支座活动性能不良,说明在环境温度作用下,支座未能克服桥梁上部结构自重引起的摩阻力,桥梁结构的整体受力与理想设计状态有所差异;由于支座摩阻力不可忽略,桥梁温度零点位置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漂移,且与原设计位置偏差较远,导致各测点纵向位移和日温差的相关性与原设计状态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639.
薛宪政 《桥梁建设》2023,(1):116-122
廊坊市交通中心工程上跨京沪高铁段采用跨度布置为(118+268+118) m的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为保证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对该桥耐久性及安全防护进行设计。采用梁端压重、固定支座体系、优化局部构造细节、超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桥面铺装体系等多项结构设计措施保证桥梁结构自身的耐久性;采用长效涂装体系结构防腐措施保证钢结构外部防腐的耐久性。采用可视化检查小车、养护维修小车及健康监测系统等结构外在养护设备,保证结构运营期间及时得到检修与管理,耐久性得以维护。针对上跨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安全防护的特殊要求,采用桥面安全防护、新型防脱落高强度环槽铆钉及多功能防落梁措施,满足了施工及运营情况下桥梁安全防护要求,防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40.
刘琴  杨钻  王雷 《桥梁建设》2023,(2):98-104
汕头市牛田洋大桥主桥为(77.5+166.1+468+166.1+77.5) m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主桥采用双层桥面布置,上层为双向8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下层为双线跨座式轨道交通。该桥采用半飘浮体系,纵、横向正交分离的减隔震约束体系。主梁采用带副桁的板桁结合钢桁梁结构,主桁采用三角桁,桁高11 m, 2片主桁中心间距16 m;副桁上弦杆采用平行四边形箱形截面,弦杆顶板中心线间距37.2 m。主梁共63个节间,标准节间长15.1 m,主跨及次边跨公路桥面系采用纵横梁体系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板,边跨公路桥面系采用纵、横梁支撑的混凝土桥面板;下层轨道交通无桥面板,设置下平纵联。索梁锚固采用锚拉板式钢锚箱。主梁标准节段采用两节间大节段全焊制造。边跨、次边跨钢桁梁采用顶推法施工,主跨钢桁梁采用悬臂吊装法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