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03篇
  免费   735篇
公路运输   10667篇
综合类   5304篇
水路运输   3326篇
铁路运输   4269篇
综合运输   572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702篇
  2022年   895篇
  2021年   949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692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660篇
  2014年   1137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230篇
  2011年   1356篇
  2010年   1328篇
  2009年   1357篇
  2008年   1225篇
  2007年   1175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936篇
  2004年   983篇
  2003年   827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390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307篇
  1992年   377篇
  1991年   307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01.
DFMA是一种面向制造与装配的产品设计方法。本文应用DFMA零部件存在的基本设计原则,对机舱组合支架从结构优化,模态分析、刚度及强度分析、成本及重量方面进行精益设计,实现了精益设计方案零部件数量减少16个,紧固件数量减少14个,成本降低6.26元,重量降低0.4kg。因此,在产品设计开发前期,充分利用DFMA零部件存在的基本设计原则进行深入分析,是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减轻重量,提升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2.
文章以某横置P2 DCT混动系统为基础,应用ASESim和Simulink建立整车、混动系统及控制模块仿真模型,用于仿真计算变速箱和电机等关键动力系统载荷谱,以在项目前期校核传动系统可靠性。通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此仿真模型功能正常,可用于P2 DCT混动系统项目前期动力传动系统载荷谱计算,从而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节约项目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703.
704.
下部结构施工平台是决定跨海特大桥施工进度、安全、成本等的关键因素,该文以广西某跨海特大桥为工程背景,结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不同方案的分析,通过3种不同下构施工平台的方案进行比选,结合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及施工工期等因素,得出钢栈桥通长方案为某跨海特大桥最优下构施工平台方案,为相似跨海大桥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与参考.从目前...  相似文献   
705.
申伶  赵化刚  陈冲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8):58-59,67
文章提供一种第二轴采用传统驱动桥作为主驱动、第三轴采用电驱动桥作为辅助驱动的驱动力复合并联混合动力三轴车型方案,结合提升轴空气悬架控制技术,该方案在运营经济性方面比传统双后轴驱动车型更优。  相似文献   
706.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07.
为研究半飘浮体系下独塔斜拉桥的抗震性能,以某全长415 m 的两跨组合梁斜拉桥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反应谱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并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仅设置竖向支撑的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一阶振型为塔梁纵飘,应在其纵桥向设置粘滞阻尼器以限制主梁位移;横桥向设置抗风支座的传统硬抗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较大的地震烈度,必须采取有效的减隔震方案,以适当降低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根据案例桥梁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各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选取合适的阻尼参数,在桥塔和主梁间布置横向独立钢阻尼装置,并在过渡墩和主梁间布置弹塑性钢阻尼支座,该布置方式对大桥的减震效果最佳,证明此减隔震设计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08.
为深入挖掘交通流时空特性,提高交通流参数估计精度,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一种交通流参数估计的组合方法.根据目标断面及其上游断面的交通流数据构造输入矩阵,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捕捉交通流的空间特性,使用长短期记忆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挖掘交通流的时间特性,组合3种深度学习方法所得输出,得到交通流参数估计值.采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和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709.
为解决连续高架桥梁设计高度问题,从连续高架桥梁结构高度、桥下通行车辆需求、交通指示标志识别需求、驾驶员舒适驾驶需求以及桥荫植物生长特性等多方面分析,计算连续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确定的控制因素,得出桥梁结构高度、桥下通行净空高度以及桥下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所需高度为确定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的控制指标,驾驶员舒适驾驶需求和桥荫植物生长所需高度为确定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的验证性指标,并于某连续高架桥梁设计方案比选中应用。  相似文献   
710.
为保障高速铁路桥墩沉降区域的列车运行安全平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的高速铁路桥墩沉降控制阈值研究方法;探讨了既有标准中的桥墩沉降限值,并确定了影响桥墩沉降控制阈值的关键因素;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轮轨非线性接触关系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考虑桥墩沉降和多影响因素的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因素条件下桥墩沉降对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的影响,并从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营的角度提出了适用于中国高速铁路桥墩沉降的控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高速铁路桥墩沉降控制阈值时不能忽略轨道随机不平顺、温度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作用导致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重减载率增大,桥墩沉降则导致上述指标减小;考虑多因素后,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重减载率与不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相比明显增大;随着桥墩沉降的增大,列车通过不同不平顺样本时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重减载率均超标;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高速铁路桥墩沉降控制阈值建议为10 mm;在本文得到的控制阈值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施工误差等其他因素即可得到准确的标准限值,研究结果可为桥墩沉降限值的最终确定提供研究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