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94篇 |
免费 | 27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997篇 |
综合类 | 2215篇 |
水路运输 | 1819篇 |
铁路运输 | 1197篇 |
综合运输 | 2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188篇 |
2022年 | 235篇 |
2021年 | 332篇 |
2020年 | 281篇 |
2019年 | 200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254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352篇 |
2012年 | 407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466篇 |
2009年 | 497篇 |
2008年 | 586篇 |
2007年 | 473篇 |
2006年 | 386篇 |
2005年 | 407篇 |
2004年 | 373篇 |
2003年 | 295篇 |
2002年 | 240篇 |
2001年 | 204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72.
高速道路异常状况下车辆排队长度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流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车流波动理论推导出排队长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为开发高速道路紧急救援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3.
本从弹性理论的角度,以安全系数为主要评价指标,针对隧道围岩分析了影响安全稳定的主要力学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解释了隧道锚喷支护结构的弹性机理,指出了解释的工程意义,对锚喷支护作用机理的分析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177.
水平层状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而且与层间黏聚力密切相关。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层间黏聚力考虑不当时,极易造成设计支护参数不合理,导致拱部掉块落石、离层、弯折,甚至局部坍塌、超欠挖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目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一般简化为锚固梁和简支梁模型,但未考虑层间黏聚力。根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的不同阶段,将隧道顶板分别简化为开挖初始阶段的锚固梁模型和施工扰动后的简支梁模型,并利用顶板梁体模型的协调变形条件,得出梁模型的层间黏聚力计算公式。以大梁峁隧道为工程依托,分别应用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梁模型进行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影响较大。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3.36~4.75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2.74~3.88 m;不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4~0.30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2~0.24 m。结合大梁峁隧道工程现场,隧道开挖跨度3~6 m时,拱顶会出现平顶现象,产生离层和掉块,因此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力学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8.
基于灰色理论的关联性分析方法,首次提出两空间曲面相关性概念和灰色高斯曲率关联系数,并将其应用到基于桥梁静载试验的损伤定位中,提出对局部损伤非常敏感的静态位移高斯曲率置信因子,通过该因子对各测点的损伤进行精确判断;并将其运用在五跨连续刚构桥的损伤定位上,从定位的结果可以看出,定位的精度可以由测点布置精度来控制,还可以进行单损伤和多损伤的定位,因此该方法在桥梁损伤定位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9.
在权衡开办费、合同违约率等评价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灰色系统理论,通过灰关联分析,构造灰靶决策模型,对各投标公司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协助业主优选投标公司承接工程,避免传统评标工作只有少数专家参加、评标的每一项打分都体现专家个人的意见、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或是只依靠单一指标(最低标)进行选择的片面性,提高了决策的精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0.
服务业需求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具有同时性、不可储存性以及不可转移性出发,从理论和经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服务业需求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从扩大服务需求出发,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