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75篇 |
免费 | 151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079篇 |
综合类 | 4623篇 |
水路运输 | 452篇 |
铁路运输 | 7620篇 |
综合运输 | 28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1篇 |
2023年 | 780篇 |
2022年 | 937篇 |
2021年 | 1110篇 |
2020年 | 726篇 |
2019年 | 702篇 |
2018年 | 411篇 |
2017年 | 546篇 |
2016年 | 496篇 |
2015年 | 833篇 |
2014年 | 1316篇 |
2013年 | 1362篇 |
2012年 | 1358篇 |
2011年 | 1614篇 |
2010年 | 1479篇 |
2009年 | 1534篇 |
2008年 | 1504篇 |
2007年 | 1316篇 |
2006年 | 1067篇 |
2005年 | 940篇 |
2004年 | 933篇 |
2003年 | 745篇 |
2002年 | 670篇 |
2001年 | 521篇 |
2000年 | 417篇 |
1999年 | 323篇 |
1998年 | 260篇 |
1997年 | 236篇 |
1996年 | 220篇 |
1995年 | 200篇 |
1994年 | 210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7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公路》2021,66(9):371-378
以福州市某超浅埋隧道斜穿市政管线工程为依托,结合FLAC 3D软件、现有城市管线标准与实测数据,对管线沉降规律展开研究,并制定安全可行的管线控制基准。研究表明:双侧壁导坑法相比三台阶法与CD法开挖时,前者具有"小分步,大分级"的特点,对管线沉降控制效果更显著;隧道-管线交点出现最大沉降量-7.39mm,管线由于自身弹塑性质,而发生两端微小隆起;上覆土重力使管线沿水平方向上发生挤压变形,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2mm,可知管线竖向变形受施工影响更敏感。需对隧-管相交段地表进行外界荷载管理,避免管线在水平方向位移过大而破坏。地表横向沉降最大值S_(max)与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比值作为沉降控制限值,可有效保护管线。研究成果对研究隧道下穿管线变形规律与控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72.
773.
774.
《公路交通技术》2021,37(3)
香丽高速公路虎跳峡金沙江大桥为当今世界跨度最大的独塔单跨地锚式钢桁梁悬索桥,主缆孔跨布置为766 m+160 m,该桥为独塔非对称结构悬索桥,在香格里拉岸隧道锚处采用了集主索鞍和散索鞍于一体的滚轴式复合索鞍,单个鞍体重87.5 t。采用缆索吊装将索鞍各构件吊运至支墩门架下方的滑移支架上,并通过滑移支架横移至门架正下方,解决了山区施工便道坡度大及拐弯半径小、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运输大吨位索鞍的难题;采用"组合吊具"将索鞍纵移至隧道锚锚洞内,解决了隧道锚锚洞内吊装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各构件安装精度控制,完成复合索鞍的精确定位与安装,解决了索鞍安装精度要求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775.
为解决隧道浅埋段覆盖层遇水软化、开挖时易发生坍塌、出现涌突水等地质灾害难题,常采用高压旋喷桩地表加固技术进行加固,现场施工多以经验为主,加固效果难以保证.总结了地表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施工工艺,分析了其常见技术难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在依托工程新屋隧道洞身浅埋段应用;加固完成后,通过强度试验、现场监测、现场钻孔检查等手... 相似文献
776.
以富水砂砾层某城市下沉式隧道深基坑临近河道施工工程为背景,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深基坑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河道不同水位作用下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变化规律,并研究深基坑坑外加固措施对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富水砂砾层下地下水位变化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地层未加固时深基坑施工安全水位宜控制... 相似文献
777.
778.
采用明挖法施工隧道具有安全可控、施工进度快的优点,但也存在工序琐碎、质量控制不稳定以及成本偏高的问题.以标准化理念再造施工流程,能够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节约工程成本.该文以京雄铁路机场2号线明挖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基于台车的移动工厂生产模式,对明挖隧道的防水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的标准化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79.
为研究岛式地铁车站内列车发生火灾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的控制效果,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岛式地铁车站,采用FDS软件建立1:1的数值仿真模型,选择大涡模拟,研究站内列车火灾规模为5 MW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共同作用下,火灾烟气蔓延速度、能见度与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细水雾控制地铁火灾烟气蔓延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车门间隔开启时,烟气先向列车两侧蔓延,150 s时扩散至整个车厢并向站台层蔓延,当开启站台细水雾时,烟气温度明显下降,且随着细水雾粒径的减小与流量的增大,烟层降温效果增强;当水雾粒径为100 μm,流量为8 L·min-1时,距离站台中线3 m处断面平均温度为36.19℃,较未开启细水雾时温升降幅可达62.91%;同时细水雾使得烟层蔓延速度减小,在开启细水雾系统后200 s内2#楼梯口平均空气质量流速下降39.72%;当开启排烟系统时,可使列车内温度场纵向分布最大值向火源下游移动,加快站台层及列车内对流换热效率,使细水雾的气相冷却作用得到加强,二者同时作用时降温阻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