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70篇
公路运输   365篇
综合类   214篇
水路运输   130篇
铁路运输   248篇
综合运输   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21.
小间距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对小间距浅埋隧道围岩压力与分布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其围岩压力与侧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净间距对围岩压力与侧压力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介绍了小线间距城市公路隧道开挖面临的爆破震动影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了震速影响因素和采取的减震措施,同时介绍了微震动爆破的设计方法;指出了在微震动爆破设计的最大段药量计算方法中Kα值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方法.最后介绍了微震动爆破施工要点和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以宝兰二线新碱水沟隧道的设计为例,借助三维动态模拟分析,探讨了在软岩中小线间距及偏压条件下,增建二线隧道的可行性及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既有隧道的稳定和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24.
CFG桩加固软基复合地基桩间距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复合地基承载力、工后沉降量以及成桩过程中的打桩效应3个方面综合分析,提出分别按复合地基承载力、工后沉降量以及成桩过程中的打桩效应进行复合地基桩间距设计计算的方法,分别运用文中提出的5种方法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按规范与经验设计计算的结果与考虑打桩效应的设计值比较吻合;按承载力控制和按工后沉降控制的设计值一致,这两种方法没有考虑施工过程及打桩效应,设计值偏低,实际运用时应对各种结果进行综合考虑。本文的成果改善了复合地基桩间距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可参考用于设计。  相似文献   
25.
CFG桩通过改变桩长、桩径、桩距等设计参数,可使承载力在较大范围内调整;大幅度提高承载力,满足结构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郑小东  李洛凡  李宁 《船海工程》2021,(2):98-101,105
针对激光复合焊首次应用于船舶制造,参数众多,缺少针对性试验的问题,进行多参数调整、多次对比试验,分析各项参数对激光复合焊质量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提出各项参数的合理范围,确定的重要参数有激光功率、激光吸收率、焦点位置及光丝间距,与电弧相关的参数有焊接速度、送丝速度,以及过渡形式,各项参数的参数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复合效果,进而影响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CFD方法对敞水桨、桨-舵组合以及优化间距的桨-舵组合装置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桨-舵间距对其组合系统的水动力性能影响。螺旋桨敞水工况的计算值与物理模型试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比桨-舵间距大于推荐值的三个工况,发现在较低进阶系数下系统的节能效率有稍许增加,然而随着间距的增大,节能效率呈现降低的趋势;在高进阶系数下,随间距增大节能效率逐步降低。适当减小桨-舵间距,在较低和中等进阶系数下,随间距减小节能效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在间距减少10mm时,组合体的节能效率最大可增加1.937%;不过在高进阶系数下,随间距减小节能效率却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8.
为了寻找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群减小坝头局部冲刷的最佳设计参数和布置方案。文章在双丁坝布置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二、三个丁坝的间距,第三个丁坝的挑角、透水率、长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单因素与第三个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回归方程。再从每组单因素试验结果中选择最佳试验水平,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表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单因素对第三个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影响为:丁坝长度>丁坝间距>丁坝透水率>丁坝挑角。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群减小坝头局部冲刷的最佳设计参数和布置方案:第一个丁坝长度,第二个丁坝长度,第三个丁坝长度与河宽的比值分别为0.25、0.21、0.21;第一个、第二个丁坝透水率为30%,第三个丁坝透水率为20%;第一、二个丁坝间距与第一个丁坝长度的比值为3,第二、三个丁坝间距与第二个丁坝长度的比值为2;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丁坝挑角为60°。  相似文献   
29.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深大基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并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降水难度大.文章结合实践,重点阐述了本工程采用深井管井与轻型井点结合降水方案的设计,其中包括涌水量的计算、降水井数量的确定及降水井间距布设等参数研究,对今后同类工程的修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0.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加密以及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小间距互通式立交逐渐增多。如何保证小间距互通式立交的运行安全已成为业界倍受关注的问题。阐述了小间距互通式立交的概念及其应用,分析了小间距互通式立交的运行特点,并针对不同间距的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及安全保障措施,供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