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87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1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依据IIHS法规建立某客车小偏置碰撞模型,利用LS-DYNA软件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其驾驶员座椅处加速度峰值及驾驶室侵入量均超过法规规定值;分析了客车前部受力及主要部件吸能情况,采用增加吸能器结构及改进材料的方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驾驶员座椅处加速度与生存空间满足法规要求,提高了客车小偏置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82.
83.
1前言 MPB系列客车是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为团体客车市场推出的全新车型,分为10m、11m、12m三种系列车型,每种车型又包括高、中、低档配置,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要求。MPB系列客车以其流畅的外型线条、新颖的前围造型、齐全的功能配置,吸引了广大客户的目光。但是,就车内布置形式,初期只有高低高2+2和平地板3+2两种常见形式。为满足部分客户的要求,公司首次尝试了偏置通道3+2的设计。  相似文献   
84.
为提高小偏置碰撞下整车的耐撞性,对某微型电动车前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可操作空间延长防撞横梁长度的20%,在前纵梁新增>形结构件,并对整车进行64 km·h-1正面小偏置碰撞工况仿真分析。改进后前纵梁吸能量提高了128.4%,整车吸能量提高了26.3%,乘员加权综合损伤值降低50%。  相似文献   
85.
杨一洋  谢敏松 《汽车工程》2021,43(5):692-696
本文中提出一种新的车轮转向主销参数及其接地点偏置距的解析方法,适合于不同车型,包含车轮定轴转动的悬架和虚拟主销悬架的车辆.首先分析了车轮微小转动前后的车轮定位矢量,然后根据空间旋转的变换矩阵,并通过误差修正迭代求解出满足误差阈值的主销定位参数.最后选取某两汽车厂家不同悬架型式的车辆进行验证,实车的数据与解析计算结果基本...  相似文献   
86.
建立了渐变强度可变形壁障(PDB)的有限元模型。PDB的两个铝蜂窝芯采用壳单元并用"等同化"方法使之与实际的蜂窝结构一致,铝蜂窝窝孔中的空气采用阻尼杆单元表示。对PDB偏置板和横梁的碰撞实验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测力墙受力和壁障碰撞后变形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7.
刘吉福 《水运工程》2012,(8):155-159
大面积堆载预压工程分级加载时采用三点法推算沉降需要修正时间起点,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前期沉降缺失的情况。三点法推算沉降受到其是否适用分级加载、时间起点修正、前期沉降缺失等因素的限制。理论分析表明分级加载时、前期沉降缺失时,三点法仍然适用,提出了等沉降法确定修正时间起点。工程算例和工程实例均证实了该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目前时间起点修正方法导致瞬时沉降计算不正确。  相似文献   
88.
《汽车与配件》2012,(38):9-9
今年第三批C—NCAP(NewCarAssessmentProgram)~国新车评价规程的测试结果出来了。这是2012版C—NCAP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测试。自2004年6月1日、2006年7月1日、2007年12月1日起分别实施“乘用车正面碰撞的成员保护”(GB11551—2003)、“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20071—2006)、“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GB/T20913—2007)以来,近几年C—NCAP可谓4星、5星硕果累累,而此次测试结果却是2星、3星占50%之多,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89.
某车型在进行偏置碰撞试验时,产生左纵梁变形区域偏小,变形吸能模式十分不理想;同时导致能量后传,前围变形过大,无法满足碰撞吸能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左纵梁可变形区域、刚度特性、抗弯特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了此款车型左纵梁上附件的布置形式及可变形区域,并在原结构基础上调整纵梁结构变形特性。最后,通过实车验证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车结构碰撞安全性能能够满足碰撞安全要求,能够为星级目标达标提供理想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