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74篇
公路运输   274篇
综合类   137篇
水路运输   105篇
铁路运输   92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31.
孙开畅  李军 《中国水运》2006,4(8):81-83
本文对三峡工程二期围堰进行了饱和状态下的运行期稳定渗流分析和平面非稳定渗流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可供其它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2.
隧道衬砌外水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隧道工程中地下水作用在衬砌上的外水压力是进行衬砌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确定外水压力是隧道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往的相关研究可大致分为折减系数法、理论解析法、理论解析与数值解析相结合法、数值解析方法 (渗流、渗流与应力耦合方法 )等几种。对于隧道工程 ,这些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3.
雨后边坡土体瞬态含水率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非饱和土中水分流动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土体中的水分运动 ,用该程序计算不同降雨入渗条件下雨后边坡土体中瞬态含水率的变化情况 ,得出雨后土体中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4.
地铁隧道开挖与失水引起地表沉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结合深圳地铁大—科区间隧道开挖与失水工程实例,根据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建立弹塑性渗流 应力耦合分析理论模型。采用VOF(VolumeofFluid)方法来跟踪非稳定渗流场的动态自由水面。开发相应的数值模拟分析程序,对实际隧道工程的动态开挖过程和失水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对失水过程中的不稳定渗流场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动态变化的地表沉降曲线。结果表明,计算值与现场测量值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35.
将存在裂隙的岩体视为等效连续介质,建立海底隧道稳定渗流分析计算模型,并对渗流场相关特性进行探讨;结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计算注浆圈对渗流场影响.结果表明:海底隧道防排水应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注浆圈堵水效果与其厚度相关,且注浆圈厚度与其渗透系数成正比.但当围岩渗透系数与注浆加固圈渗透系数之比大于100,且注浆圈厚度不小于10 m时,注浆圈渗透系数、注浆圈厚度对隧道涌水量均影响不大;隧道涌水量和控制排水量之差越大,衬砌外水压力越大;为减少涌水量,可以采用注浆圈封堵地下水渗流通道,衬砌外水压力将显著降低.当处于自由排水阶段时,衬砌不承担水压力,隧道涌水量与控制排水量相等.  相似文献   
136.
研究目的:由于非饱和土的复杂性,目前非饱和土理论还不完善,尚未形成成熟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和沉降计算方法。地基沉降已成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在掌握非饱和土物理力学特性基础上,揭示非饱和土地基沉降特性,对于在其上修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根据工期情况选择更加合理、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胶济客专非饱和粉质黏土、粉土饱和度一般在46%~80%;路堤在填筑期可完成总沉降的75%以上,经过3~5个月的放置,可完成总沉降的90%左右;非饱和土应力-应变、应变-时间关系均符合双曲线模型,沉降预测推荐双曲线法;非饱和土地基上一般地段修建有砟轨道客运专线地基不处理,修建无砟轨道客运专线只对地基浅层5~8 m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对于高填方及过渡段加大复合地基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137.
高水压隧道修建过程中渗流场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高水压地段为工程背景,自行研制高水压隧道渗流场试验装置系统,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隧道修建过程中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及作用在二衬背后的水压力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围岩边界不透水时,初始渗流场为静水场,围岩边界透水时,初始渗流场为非静水场;隧道开挖后,水压力等值线是以隧道为中心的圆环形状,无注浆圈时在围岩内的分布较均匀,有5m注浆圈时,等值线在注浆圈内密度较大,在注浆圈外较稀疏;注浆的施作,明显减小了隧道内的排水量,增加了注浆圈外表面的水压力作用系数,注浆圈承担了较大的地下水压力;衬砌施作后,有注浆圈时,衬砌背后的水压力有明显的折减现象,在排水孔断面上的分布呈"葫芦"状,衬砌背后水压力作用系数最小,围岩内和注浆圈外表面的水压力作用系数几乎相同,衬砌背后的水压力在排水系统与水沟连通的位置处最小,在仰拱处较大,在其他位置分布较均匀;隧道排水比越大,衬砌背后的水压力作用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138.
高水压隧道衬砌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富水区隧道衬砌由于长期处在高水压的环境中,衬砌的损伤受到渗流场的影响较为明显,由于渗流场作用而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和损伤场的变化,衬砌损伤和应力的变化又对渗流场产生反作用,对衬砌结构的混凝土的渗流场、应力场及损伤场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流固耦合来表达隧道衬砌损伤及演化过程,以提高对高水压隧道衬砌损伤表达的准确性和鲁棒性。研究结论:(1)可将混凝土损伤的宏观表达和细观变化统一起来,采用混凝土代表体积单元体作为承水压隧道衬砌流固耦合的研究对象;(2)建立高水压隧道衬砌渗流场、应力场和损伤场的流固耦合模型,采用迭代法可提高模型的可行性;(3)工程计算实例中通过比较是否考虑耦合的情况进行计算模拟衬砌损伤表达,得出流固耦合模型能够更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4)流固耦合模型能够应用于隧道健康监测及维护。  相似文献   
139.
以西藏俄米水电站坝址上游500 m处滑坡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库水位上升时滑坡体的变化,利用二维有限元模拟软件Geo-Studio中的SLOPE/W和SEEP/W模块来对滑坡体进行渗流运动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的上升,基岩的浸润线较滑体的浸润线滞后,且在2条浸润线交界面处出现明显的突变区,滑坡总水头等值线高于基岩;坡体内最大水平水力梯度分布在滑坡体与基岩的交界面,而滑坡体内的最大水平梯度分布在坡体表面并表现出由坡体表面向坡内水平水力梯度呈降低环;水平流速等值线在浸润线以下较稀疏,而在浸润线以上较密集,在滑坡体内由底部向上水平流速呈增大环;滑坡稳定性系数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当库水位比水库初始地下水位高150 m时,稳定性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40.
田鹏  付旭辉  赵航 《水运工程》2021,(2):126-130
玉带洲位于长江下游段,岸坡后方存在大型湖泊,坡后渗流问题较为严重。为确保岸坡安全,提高岸坡整体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量,需要对岸坡进行合理的防护处理。通过物理模型分别模拟岸坡在特拉锚垫防护结构、裸土段的渗流情况进行对比试验,设置若干观测点,运用MATLAB软件绘制岸坡渗流前后三维地形图,观测岸坡设置点的位移情况。结果表明,渗流后有特拉锚垫防护结构的观测点最大位移量为2 cm,裸土段最大位移量为5.1 cm;特拉锚垫段渗流前后的地形图趋于吻合,说明特拉锚垫对于坡后渗流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