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97篇
综合类   127篇
水路运输   111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李静 《中国电动车》2007,28(8):204-205
高度的顾客忠诚几乎是每一个企业追逐的目标.顾客忠诚度的培养对于企业的利润增长和营销战略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对GB/T 19001-2000牍标准有关顾客满意指数的建立、测量、分析与应用进行了探讨与说明。  相似文献   
73.
高工 《汽车维修》2004,(12):6-7
企业客户服务电话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客户服务人员能否与客户实现友好的交流,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4.
商品企画(也称之为“商品策划”),是指企业为推出一款新商品而进行的市场和顾客需求发掘,决定新商品的概念及型式的一次系统性的研究活动。它既是把握今后市场和顾客需求的重要方法,也是明确产品开发设计概念的根本来源,同样还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商品企画的好坏对商品在今后市场上销售得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做好商品企画的工作一直是每个企业都努力追求和渴望达到的境界。本文主要对新车型的商品企画进行研究,对其应涵盖的内容进行探讨,提出应由销售和研发两个部门共同进行商品企画的观点,并对这两个部门在新商品的企画中所担当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区分。  相似文献   
75.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多目标模糊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车辆优化调度问题是当前车辆调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对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的概念及其发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模糊预约时间的概念,从顾客满意度的角度研究了模糊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多目标车辆优化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顾客与企业6个方面关系的分析,得出企业健康成长应将顾客纳入企业管理核心的结论.  相似文献   
77.
中国汽车企业订单管理与运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订单生产正在成为国外汽车企业运作管理的一种主流模式,国内的轿车企业由于顾客群体、车型结构、合资背景与生产柔性等方面的不同存在几种不同的订单管理与运作模式,目前的主要方式是供应链协同管理方式,通过提高柔性与精益生产水平来降低库存与成本。从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供应链协同模式,再在走向基于个性化定制的按订单生产方式的每一步都是一次大的跨越,要求中国汽车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与组织管理等领域都进行深刻的变化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8.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目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比较突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运行的秩序和质量,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与防范对策来提高现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79.
顾客满意度是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顾客满意度可以通过产品使用回执、问卷、信函、面访、电话调查等形式,采用统计调查方法向顾客调查得到。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以取得全面和准确的质量反馈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确切的顾客满意度,是企业正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本通过对我院2002年现场征询顾客意见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进行总结分析,其中有益的经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高攀 《中国电动车》2006,(11):358-359
解读英汉两种版本中林黛玉的形象我们发现汉英翻译过程中汉语的美感有所磨蚀与流失,其根源在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