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7篇
  免费   453篇
公路运输   9521篇
综合类   5537篇
水路运输   359篇
铁路运输   225篇
综合运输   3258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1112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1366篇
  2011年   1408篇
  2010年   1438篇
  2009年   1408篇
  2008年   1356篇
  2007年   1155篇
  2006年   841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632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11.
对当前主流道路综合养护车的优缺点及使用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提出了开发道路综合养护车系统产品的新思路,并对道路综合养护车开发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12.
全球著名汽车制造商都将中期发展目标放在混合动力车上,远期目标放在燃料电池车上。发达国家汽车制造商都投巨资开发燃料电池车,但近年来在开发燃料电池车同时,纷纷投入很大精力开发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要商业化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将在何时能商业化?开发混合动力车不但在国外,而且在国内也蜂拥而上,混合动力车是否适合于所有道路工况等。为此,本刊主编专门就燃料电池车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其商业化前景等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913.
主要论述了高弯拉强度混凝土对水泥、集料、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提出路用高弯拉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并给出推荐的配合比范围;论述了高弯拉强度混凝土拌和、运输、摊铺、切缝和养护等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914.
缓凝剂作用机理及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振军  何廷树 《公路》2006,(7):149-154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将缓凝剂分为无机缓凝剂和有机缓凝剂两种,介绍了其典型类型的性能;论述了无机缓凝剂和有机缓凝剂的作用机理;研究了两类缓凝剂对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工作性能和硬化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影响规律;提出了缓凝剂用于道路水泥混凝土工程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15.
排水基层多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家伟  王崇涛  郑木莲  王秉纲 《公路》2006,(Z2):341-345
多孔混凝土作为路面的基层,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前者主要指其排水、收缩及抗冲刷等性能,后者主要指其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通过试验与分析,给出多孔混凝土有效空隙率和全空隙率,及渗透系数与空隙率的关系;得出多孔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发展规律,弯拉强度、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抗压强度与空隙率的关系以及两种形式下的双对数疲劳方程;提出多孔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与弯拉强度,以及抗压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关系;得出多孔混凝土的温缩系数和干缩系数.  相似文献   
916.
聚脂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纤维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有纤维沥青混合料和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及疲劳性能,全面评价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优良路用性能,并简单分析了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作用机理,最后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定性分析了采用聚脂纤维沥青混凝土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添加聚酯纤维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17.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外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车辆前方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领域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典型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系统,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前方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对各大类方法中采用的不同技术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基于机器视觉与其他传感器融合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就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18.
基于道路设计与交通规划的道路选线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道路设计理论与交通规划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发道路选线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个费用指向的优化问题,最小化费用目标函数中包括道路建设费用、土方工程费、道路交通诱发的环境污染的不经济费用,OD交通在路网上总走行时间的时间费用等。优化模型首先随机生成新建道路的空间位置候选方案集,并自动设计新建道路的平曲线和竖曲线,计算新建道路的各项工程费用。然后,对变化的路网进行自动拓扑,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OD交通在新路网上的走行时间和交通流特征,计算OD交通的环境负荷。最后,在遗传算法中判断候选方案的优劣,直到得到一个最佳的新建道路的空间位置方案为止。  相似文献   
919.
儿童束护装置的设计随着儿童身体的大小、脸部的朝向、束护的形式以及安装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所有的束护装置都是基于将儿童尽可能与车身固定在一起这样一个基本原则。统计数据表明, 儿童束护装置可以使坐车的儿童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受到的伤害减少大约70%。一项关于2~5岁的儿童在碰撞中的受伤情况的最新调查显示。系了安全带的儿童所受到的严重伤害是那些处于儿童束护装置保护下的儿童的3.5倍,特别是头部伤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20.
基于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公路线形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公路线形质量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评价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从驾驶员行车时接受道路信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概念,并作为评价公路线形质量的定量指标运用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平纵组合的评价研究中。研究表明:平曲线半径越小,驾驶员接受的道路特性信息变化率越大,驾驶员负担也越重;此外,平曲线长度、竖曲线半径及平纵组合都对道路特性信息变化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公路线形,提高行车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