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299篇
综合类   250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介绍标准黑体辐射源的用途和类型,针对铁路行业特点,依据JJG(铁道)149—2005《铁路专用轻便型红外测温仪检定规程》以及标准黑体均匀性和稳定度技术数据,分析其不确定度,提出标准黑体辐射源选型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62.
《交通标准化》2011,(22):28-28
南京华达工程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工程检测仪器研制、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多次参加交通部科研课题的研究,参与了众多(如马歇尔稳定度仪、针入度仪等)仪器标准和检定规程的制定工作;成功完成首批甲级试验室装备配置工作,并通过交通部验收(安徽、江苏等)。  相似文献   
563.
针对目前工程实践中,路面压实度室内、现场所测结果普遍不一致的现象,以太—古高等级公路的路面压实度为试验工程,找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改进蜡封法和胶带纸法,并建议规范采用改进蜡封法代替马歇尔试验中的相应部分。  相似文献   
564.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主要有马歇尔设计法.维姆法。Superpave设计法、GTM法等,各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设计应根据实验设备情况、操作的简便性等进行选择。对LSAM混合料而言.目前尚无完善的设计体系,鉴于规范JTGF40——2004提出了大(型)马歇尔设计方法的技术标准,马歇尔法在我国比较普遍并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这里主要介绍大马歇尔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565.
GTM法沥青混凝土路面组成设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组成设计方法中的GTM法和国内外常用的马氏法,从试验原理到试验方法,再到试验结果和生产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设计方法各有利弊,对最佳油石比确定方法的研究,不如进行压实工艺的探讨或提高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66.
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复杂,纵坡路段颇多,重载交通破坏性大,主要呈现的是车辙破坏。如何运用合理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破坏,成为沥青路面设计时的难点。  相似文献   
567.
舒威 《路基工程》1998,(2):42-45
本文重点论述了厚层路面沥青混凝土层混合料设计试验,并对马歇尔试验中的各种密度测定试验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568.
文章对Strata@反射裂缝吸收层系统在国内应用中的设计、施工控制及应用实例作了系统的介绍,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和应用过程中的经验,阐述了该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控制点。同时分析了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9.
为研究级配与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之间的相关特性,本文采用分形理论定量地表示级配曲线,探究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稳定度、水稳定性与级配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了不同掺配比例下不同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C-13型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空隙率随分形维数的降低而增加,而水稳定性则反之;相同分形维数情况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稳定度随旧料掺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水稳定性与空隙率则反之;应用分形维数能合理地评价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主要指标和关键路用性能,并与其他级配设计理论具有相同的趋势规律。  相似文献   
570.
以潇湘大道为依托工程,对其路面近5 a的车辙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找出车辙发展规律,并建立潇湘大道未来10 a车辙数据的动稳定度车辙预测模型、GM(1,1)模型、改进GM(1,1)+RBF模型,基于检测数据对比分析3种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路面通车前2 a,车辙发展比较平稳,第3年开始发生突变和质变。路面通车5 a以后,各类车辙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但一直在持续发展中。沥青路面流动性车辙深度预测模型中车辙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0.1 mm,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动稳定度车辙预测模型的车辙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其次为灰色神经网络的组合改进后GM(1,1)+RBF模型,传统的GM(1,1)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差异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