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3篇
  免费   300篇
公路运输   2655篇
综合类   1196篇
水路运输   2357篇
铁路运输   912篇
综合运输   16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周伟翔  邵长宇  汤虎 《公路》2022,(6):92-99
齐鲁黄河大桥主跨为420 m网状吊杆拱桥。拱肋采用钢箱提篮拱,矢跨比为1/6,横向布置在轨道交通和车行道之间,以保证景观效果。系梁采用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以保证桥面系耐久性,同时减轻结构自重。为简化锚固构造,网状吊杆采用恒定倾角布置形式,顺桥向倾角约60°;吊杆采用疲劳应力幅为400 MPa的环氧涂层钢绞线,以满足网状吊杆高应力幅需求。墩柱采用尖端形薄壁双柱墩,以减小水流及冰凌对结构影响,基础采用整体式承台、钻孔灌注桩。根据建设条件,系梁施工采用步履式顶推,拱肋施工采用梁上支架拼装配合整体提升工艺。通过对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网状吊杆布置及高应力幅吊杆体系等创新设计,实现了工程的安全、合理、耐久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99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由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且运量和速度又介于快速公交和地铁之间,这些年有轨电车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在我国多个城市推广.通常有轨电车的行车驾驶是由司机完全负责,除了车速控制、路面监视,还需要负责道岔控制等,导致有轨电车司机的劳动强度比快速公交司机和地铁司机更为繁重.针对这个问题,本次以昆明长水机场捷运项目为依托,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有轨电车项目的首次应用.本文分析了有轨电车运营场景,确定了效率优先兼顾舒适性的自动驾驶控制策略.并结合对有轨电车在牵引和制动控制方面特点的分析,确定了载荷补偿控制、空转滑行控制、精确停车控制等关键控制技术研究点,建立了适用于有轨电车应用的自动驾驶算法模型.在实验室仿真测试阶段,充分考虑载荷误差、粘着防护、牵引制动控制误差等特殊情况,对车辆仿真模型进行修改,使得仿真环境逼近真实现场情况.通过实验室测试,算法能够正确实现列车的自动速度控制,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为后期工程现场测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漂浮式风机顶部叶片水平平均气动载荷和叶片旋转运动诱发的高频载荷与塔筒结构和锚泊系统相互耦合,构成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系统的耦合动力特性分析是方案总体设计的关键。在水池中开展不同浪向和海况条件下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系统模型的纵摇和横摇间存在显著的低频耦合;1倍和3倍叶片旋转频率分别与波浪频率和塔筒一阶频率接近,极易引起大幅谐振,而2倍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时域内准静态载荷-应力传递关系, 以载荷间互谱密度的参数作为载荷耦合作用的表征量, 基于多轴频域疲劳基本理论推导了频域内等效应力的表达式; 得到了与多轴加载等效的分立载荷系的表达式; 为保证载荷谱计算损伤可以覆盖线路实测损伤, 以应力信号自功率谱密度的0阶谱矩作为表征损伤的参量, 约束载荷对测点损伤的贡献占比, 根据损伤一致性原则, 采用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载荷校准; 对国内某型地铁转向架构架进行线路测试, 获得了载荷和应力数据, 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载荷系中构架横向载荷的线路实测方差最大, 为5.08, 电机横向载荷方差最小, 为0.02;频域内考虑载荷耦合效应的损伤校准精度为1.08×10-5, 而采用时域分立谱的损伤校准精度为2.91×10-3, 频域法比时域法的校准精度提高了99.63%;频域内考虑耦合作用的载荷校准系数的综合调整倍数为31.81, 相比时域内采用分立谱校准系数的调整倍数下降了41.71%, 频域法的系数调整最大倍数为6.99, 时域法为15.68, 前者比后者降低了55.42%。可见: 频域内考虑载荷耦合作用的校准方法在误差精度上要优于时域内采用分立谱的校准方法; 频域法的系数调整比例的分散度低于时域法, 校准载荷更接近实测载荷, 校准结果可信度高; 由于校准过程中考虑了载荷间的关联性, 研究得到的载荷系可同时应用于试验台多轴加载以及仿真独立加载, 实现了2种加载方式的统一, 为构架载荷谱的建立方式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6.
997.
选取某高原铁路多年冻土典型区段,依托冻土观测桩开展冻土路基沉降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间,受气候及工程影响,该段路基下的原多年水热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冻土退化现象非常普遍,路基10年累计沉降量大于0.1 m的测点数占总测点数的17 %;由于左右测桩不同位置的环境细微条件不同,导致沉降量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冻土路基累计沉降量与时间线性关系显著,对未来路基沉降进行预测,提前预防各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