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304篇
综合类   63篇
水路运输   115篇
铁路运输   56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船舶碰撞是一种复杂非线性瞬态响应过程,在碰撞区内的构件一般迅速进入塑性流动状态,出现撕裂、屈曲等形式的破坏和失效,因此对小型快艇结构碰撞特性进行分析非常必要。分析了艇艏撞击作用下快艇舷侧加筋结构的渐进破坏过程,给出了撞深曲线。为表征小型快艇船体结构的耐撞性能,建立了基于综合考虑塑性应变衡准和撞深衡准的小型艇结构耐撞性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分析,开展快艇改进舷侧的结构耐撞性优化研究。数值分析表明,对于中小型快艇,碰撞损伤主要是艇体的总体弯曲变形,损伤变形区域占全船的比例较大,采用塑性应变衡准和撞深衡准能有效地刻画中小型快艇结构耐撞性。  相似文献   
132.
撞角球鼻艏形式和参数变化对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确定了撞角球鼻艏形式和参数对阻力的影响。针对3个形式各异的球鼻艏方案,开展了CFD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当傅汝德数为0.28时,撞角球鼻艏的剩余阻力系数比无球鼻艏的剩余阻力系数约小20%。以8个主要参数各异的撞角球鼻艏方案为对象,采用CFD技术分析了撞角球鼻艏的参数变化对兴波阻力的影响,并确定了撞角球鼻艏的宽度比和纵向长度比对兴波阻力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为提高某轿车侧面碰撞中B柱的耐撞性和实现整车轻量化,应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对该轿车B柱进行了碰撞仿真分析.针对碰撞中B柱对应胸部点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过大及质量大等问题,在兼顾耐撞性和轻量化的前提下,采用拼焊技术对B柱内板和加强板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B柱最大侵入量减少13.0%,最大侵入速度减少38.8%,质量减轻5.8%.  相似文献   
134.
135.
依据行业标准对某客车装配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WDS)与前撞预警系统(FCWS)进行性能测试与评价,指出目前商用车辆在LDWS与FCWS测试与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6.
为高效解决车身结构抗撞性和轻量化同步实现的难题,以乘用车前防撞梁与吸能盒为例,将点阵夹层结构与负泊松比结构用于其设计,并考察新型复合总成的吸能性能。以传统高强钢方案作为对标基准,获取待开发总成的性能设计依据。基于高强钢总成40%重合率碰撞试验,完成有限元模型的精度验证,进而获得全宽碰撞的结构响应特征及吸能参考数值,用于指导新型总成的开发。通过数值模拟算例,分析新型复合总成对冲击输入能量的适应性及吸能量对负泊松比吸能盒壁厚的敏感性,从而提出增加吸能盒封板与防撞梁支撑的改进方案。改进后的点阵夹层防撞梁具有更佳的承载刚度与载荷传递能力,总成变形模式愈加合理;改进前、改进方案1与改进方案2的总成吸能量分别占输入总能量的11.5%、68.2%与92.76%,高于高强钢方案的64.09%;改进方案2较高强钢方案减重32.9%。复合前防撞总成的台车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显示:输入能量、碰撞初速度、总成吸能量、平均压溃量、平均碰撞力与回弹速度等指标的偏差绝对值均小于5%。结果表明:采用点阵夹层结构与负泊松比结构后,新型复合总成的吸能性能与轻量化水平均优于高强钢方案,2类结构适合于车辆承载与吸能结构,复合总成的设计方法与开发流程适用于相关新型结构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7.
结合驾驶员避撞行为特征和车联网信息获取优势,设计了车辆主动避撞决策。通过分析车辆制动过程得到临界制动距离,利用自车不同制动强度建立车辆纵向分级制动模型。在制动过程中加入不满累积度作为产生车辆换道意图的依据。基于Python和SUMO搭建了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高速行驶环境中,与ITTC制动模型相比,文中方法能减少车辆制动跟随时间和换道次数,做出合理换道判断。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文章以I-DEAS和HYPERMESH为建模软件,以ANSYS/LS-DYNA为准静态分析和碰撞分析软件,建立了兼顾准静态分析及碰撞分析的某出口铁路客车车体有限元模型,并经方案对比分析,最终获得了符合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 566要求的车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