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37篇
综合类   74篇
水路运输   38篇
铁路运输   103篇
综合运输   6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论述了机车车辆故障的基本概念 ,包括故障的定义和国内外对机车车辆故障的规定以及故障严重程度的分类。介绍了故障模式、故障机理及故障分析方法 ,包括图示法、FMEA法及故障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32.
基于类菱形车特殊的结构布置而提出前后轮联动的转向传动机构,同时通过解析法推导出整个转向传动机构间的相互关系.即可根据整车的结构布置确定各个杆件的尺寸和关键点的位置。这一理论已经得到ADAMS仿真的验证,并为类菱形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3.
利用土力学分析挤扩臂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得出挤扩臂的受力曲线,利用ADAMS的机液联合仿真,建立新型挤扩变径灌注桩成型机的虚拟样机模型,模拟实际工况进行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了解成型机在实际状况下的工作状态,从而为改进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4.
结合PRO/E ADAMS软件,建立汽车四轮转向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研究,其结果可为四轮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5.
把车流密度的跳跃性变化作为车流波现象,在高峰小时或者异常情况下(如雨、雪、雾等异常天气),快速路的瓶颈地段经常出现堵塞以及由堵塞引起的车流波。车流波不仅影响瓶颈点下游车辆的运行,还会降低瓶颈点上游路段的有效通过能力。通过大量的交通数据采集,构建基于模糊推理的驾驶员感知——预测行为模型和车流波传播条件下驾驶员微观跟驰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准确地模拟车流波传播过程中驾驶员行为。  相似文献   
136.
基于仿真分析的汽车侧翻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翻事故是汽车产品缺陷可能引发的一种典型风险.文中应用ADAM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模拟车辆侧翻事故过程以研究其发生机理,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侧翻风险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7.
基于ADAMS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一轻型车双横臂独立悬架定位参数变化过大、轮胎磨损严重的问题,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学分析模型。以前轮定位参数以及前轮的侧向滑移量变化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悬架系统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悬架系统的性能。对产品性能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针对某款客车带有转向中间臂的转向杆系出现的问题,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进行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某型舰炮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该型舰炮的弹炮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该型舰炮发射时,弹炮耦合对弹丸初速的影响和计及弹丸作用时对身管后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This paper analyses whether the decision to commute by car is influenced by buil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s and, more especially, of work locat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household partners. It shows that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nly affects car use among single-earners. Conversely, for all commuters, but in particular for dual-earner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location affect whether they commute by car. Even in dual-earner households with two cars, work environment plays a role. We found that in cases of dual-earners with only one car, the partners with the longest commuting distances and the lowest density work locations are most likely to commute by car. Moreover, in households with young children, men are more inclined to leave the car at home. Other features relating to work also affect car commuting, including work flexibility and, especially, possession of a company car. We conclude that future policies aimed at reducing car use should place greater focus on work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