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47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132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满洪高  黄道全  李乔 《公路》2005,(9):45-49
结合实际工程,对5跨连拱桥梁整体提升与提高技术标准、加宽改造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模拟施工过程计算和理论分析,说明整个项目的实施.从技术上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2.
大跨度悬索桥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军  陈艾荣  项海帆 《公路》2001,(10):60-63
运用大跨度桥梁三维非线性颤振分析方法,对宜昌长江大进行了施工阶段加劲梁对称和非对称架设情况的颤振分析,探讨了施工阶段悬索桥颤振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不同施工方法以及非线性因素对施工阶段县索桥颤振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利用1/16缩比的公共汽车模型及不同倾角和长度的导流翼片,在一带有可移动地面和边界层吸收装置的开放型风洞中进行了在车辆后端面的4边上安装导流翼片时车辆后部尾流区的压强恢复及气动阻力降低的实验。对导流翼片的倾角和长度在降低大后壁车辆气动阻力中的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找到了能使车辆的气动阻力降低20%左右的导流翼片最佳长度及倾角。  相似文献   
114.
轿车外流场车轮转动时侧风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侧风条件下车辆行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以某轿车1∶5模型为算例,采用了移动地面模拟轿车相对地面的运动和旋转壁面模拟车轮转动的方法,进行了侧风角分别为0、5、10、15°和30°及车轮转动和静止情况下的数值模拟。输出了车身附近和转动车轮附近的流线、纵向对称面和左方前轮的压力曲线和部分车身表面摩擦力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了各侧风状态下的侧向力系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侧风角的增大侧向力迅速增大;转动车轮条件下的气动阻力较低,计算精度较高,基本与试验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利用内部声激励技术,在风洞中对某厢式客车车身模型进行空气阻力系数的测试。结果表明:内部声激励能够明显地降低车身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  相似文献   
116.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塔柱、承船厢、水体、船舶、提升系统等构件的大型垂直升船机整体模型,计算分析了升船机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横荡、扭转、纵荡是承船厢结构低阶主要振型。厢内有船会降低承船厢系统的自振频率,其有船与无船工况下横荡自振频率分别为0. 130 9 Hz和0. 280 5 Hz;升船机整体结构低阶特征振型主要包括整体系统的横向摆动、绕竖向的扭转、纵向摆动。承船厢内有无船舶计算得到的同种振型下升船机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差很小,表明船舶对升船机整体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不大;承船厢位置的升高会使得升船机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降低;承船厢位置的变化对升船机低阶振型影响较大,对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7.
樊红元  杨博  向淼  赵耀中 《船舶》2016,27(5):17-21
在保证大开口货舱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研究12 500载重吨重吊多用途船的破损稳性,使其满足分舱指数要求。对货舱数量、边舱数量、边舱宽度、水密二甲板分隔高度、双层底高度、压载水舱型式等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获得各因素对该船破损稳性的影响趋势,指导该船的破损稳性设计。同时也评估了机舱区域船底破损,使其满足公约的要求。最终得出同时兼顾船舶功能和破损安全的设计,对类似的万吨级重吊多用途船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8.
通过比尺为1:20的船厢出入水过程概化物理模型,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主体底缘形式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不同底缘形式的船厢对出入水过程船厢池水面波动、吸附力、拍击力及附加水动力荷载的影响。研究表明:船厢底缘角度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船厢出水吸附力与入水拍击力,同时考虑到船厢底缘角度的增大会引起船厢质量的增加,提出船厢底缘较优角度为4°。  相似文献   
119.
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在升船机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力式升船机在基础理论及输水阀门防空化、船厢抗倾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形式升船机的收敛稳定性通过原型观测得到充分验证。其次介绍了中国特有的船厢下水式升船机水动力学及运行安全关键技术、传统升船机安保措施上的创新技术。此外对大型升船机水动力学基础研究、升船机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0.
程璐  王本龙  胡亚安  薛淑 《水运工程》2016,(12):169-175
船厢出入水过程产生的附加水动力荷载是下水式升船机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采用VOF模型和κ-ε湍流模型,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入水过程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模拟船厢入水后船池内部产生的复杂水流运动。应用该模型分析构皮滩第三级垂直升船机船厢不同入水速度下船池内部水流波动特性以及流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