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6篇 |
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19篇 |
综合类 | 37篇 |
水路运输 | 97篇 |
铁路运输 | 51篇 |
综合运输 | 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车用LPG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所研究的LPG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利用了下列控制策略:基于步进电机步数的LPG燃料精确预控制与空燃比闭环控制;优化发动机起动后及暖机过程的空燃比控制;通过提高怠速及推迟点火的催化器快速起燃控制;通过氧传感器的加热以快速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空燃比闭环控制。并对1.8L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匹配试验,在兼顾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前提下有害气体排放达到欧Ⅱ法规的50%。 相似文献
72.
应用PQI评价沥青路面离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析,以往判断施工离析的方法主要凭借肉眼观察和钻芯取样,缺乏科学性和可信性。由于没有合适的测量手段和评价方法,导致对于离析的判断处于破损性检测和定性评价的阶段。文章介绍在某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施工过程质量检测中,采用PQI(Pavement Quality Indicator)快速、无破损检测路面的空隙率,直观定性分析路面离析的情况和找到离析的原因,然后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定量评价路面离析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73.
该文通过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在京珠高速公路广珠东线六标段施工中的应用实例及方案比选,阐述了袋装砂井在软基处理中的施工工艺及优点、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75.
76.
美海军协同作战系统的组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作战系统是美国海军实现网络中心作战思想的关键环节,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提高航母战斗群的对空防御作战能力。本文对该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7.
列车空气动力性能与流线型头部外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数值计算、动模型试验、风洞试验、实车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列车流线型头部长度、宽度、高度及耦合外形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空气阻力和升力的影响,得到一系列理论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增加列车流线型头部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列车交会压力波随流线型头部长度增加而呈对数减小,头车阻力、升力绝对值均随流线型头部长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尾车阻力与流线型头部长度呈二次幂减小;②流线型头部纵向对称面最大控制型线从外凸到内凹,列车空气阻力、空气升力和交会压力波基本不变,减小鼻尖部位过渡曲线的曲率半径可以有效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③流线型头部俯视最大控制型线为方形时产生的交会压力波最小,尖梭形的头车空气阻力和升力绝对值较小;④减小列车空气阻力和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既矛盾又统一,列车气动头部外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78.
79.
基于AMESim平台的轨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包括橡胶气囊、附加空气室、节流孔、差压阀和高度调整阀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平台建立轨道车辆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以某动车组为例进行空气弹簧系统的静、动刚度仿真计算.将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很好反映实际空气弹簧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解决了常规车辆动力学模型不能模拟空气弹簧刚度变化和高度调整阀在有些工况下会打开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车辆动力学仿真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0.
在对车辆振动舒适性进行型式试验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以拖车为对象,研究空簧悬挂对车辆垂向振动舒适性和地板振动的影响.对车辆的多体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德系空簧时车辆的垂向振动舒适性较使用日系空簧时提高了约10%;而在德系空簧辅以二系垂向减振器的组合悬挂下,车辆的垂向振动舒适性介于使用德系空簧与日系空簧之间.对车辆的刚柔耦合仿真表明:当车辆以不低于300km· h-1的速度在直线和7000m半径曲线线路运行时,地板前端的高频垂向振动主要为转向架上方的局部模态振动,而且随着速度的降低,其振动能量逐步减小或消失;车体地板中部的振动是以1阶和2阶垂向弯曲模态振动为主的中频振动,并且与二系悬挂形式关系不大;当车辆以低于300km·h-1的速度在直线和7000m半径曲线线路运行时,地板前端的垂向振动主要是低频振动,并且与二系悬挂方式有较强的相关性;增设二系垂向减振器后,虽然可以弥补德系空簧低频性能的不足,但有可能因高频阻抗过大而造成1阶垂向弯曲模态振动的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