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6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10篇 |
综合类 | 636篇 |
水路运输 | 18篇 |
铁路运输 | 73篇 |
综合运输 | 1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采用逐级填充对水泥稳定砂砾级配进行设计并进行强度试验,最后铺筑试验路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逐级填充设计的水泥稳定砂砾比起传统级配的混合料降低水泥剂量0.6%,现场试验表明逐级填充设计的混合料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02.
近年来,根据FWD实测弯沉盆来反算各层路面结构模量的技术在路面结构的质量评价中广为应用。如何利用FWD反算路面模量也相应成为各方研究的热点。在本文中,作者针对于模量反算中,目标函数在最优值附近表现为大片狭长平坦区域的特点,提出了一类反算新算法——自适应信息遗传算法,提出了根据信息量大小来决定算法是否进行自适应细分模量解空间的机制,以缩小算法后期反算中的搜索空间。此外,本文还改进了实数交叉算子,使用了新的探险策略,从而加强了新算法后期的局部搜索能力。随后的工程实例表明,这新机制、新策略的引入,能够在保持较高反算精度的前提条件下,大大提高模量反算的求解效率,从而更加有利于模量反算的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03.
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是沥青混合料的三大体积指标,它们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通过文献综述和工程实践数据论述了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测试进展及其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Superpave混合料的设计,分析了体积指标内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04.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路用性能和微观结构及体积指标,用最大粘结力法、最大疲劳寿命法和沥青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分析对比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05.
306.
首先论述做为热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方法的浸水马歇尔试验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接着分析了国外关于沥青路面渗透系数的研究情况,以及测定路面渗透系数对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水损害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防止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旱期水损害在路面压实度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07.
现有的旧路状况评价体系侧重于养护对策,并不适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需要。针对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的旧路状况,以PQI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出发,以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为主要判断基础,以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和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为辅助判别,并根据不同的重要性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值,最终得到适合于改扩建工程的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数PCQI,并对不同车道、不同判断级别的路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实践应用表明评价成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08.
309.
碎石化后沥青加铺层应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碎石化是一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重要技术,它能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周期。文章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对比分析了碎石化后加铺沥青面层和同厚度级配碎石层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应力,结论认为碎石化后沥青加铺层底的拉应力要小于级配碎石的情况,证明碎石化后水泥混凝土板块优于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然后,通过改变碎石化层中两个主要分层的厚度和模量,分析不同的破碎程度对加铺层应力的影响,结论认为,碎石化下层厚度在10cm左右时,既能保证碎石化层仍然具有一定强度使沥青层底拉应力不至于过大,又能起到防止反射裂缝的作用。碎石化下层厚度不变时,加铺沥青层的受力状况随着碎石化下层模量的增大会稍有改善,拉应力、拉应变和弯沉都会有所减小,总体幅度在3%~9%之间。 相似文献
310.
提取随岳高速公路废旧SBS改性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0.8粉胶比并叠加9%再生剂配置沥青胶浆,利用旋转薄膜烘烤和PAV叠加仪对SBS改性沥青进行多次老化和再生。然后通过车辙因子G、劲度模数S和蠕变因子m对多次再生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和低温抗疲劳性能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总结。研究发现:随着老化与再生次数增多,再生剂对于SBS改性沥青的再生效果逐渐变差,粘弹性逐渐降低;高温下多次再生沥青胶浆的车辙因子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并且三次老化>二次老化>一次老化>三次再生>二次再生>一次再生>原样;中温重复加载试验中二次老化与三次再生的衰减程度差别一般为2%~3%;低温下沥青胶浆的劲度模数与再生次数呈反向关系,多次再生后沥青胶浆的m值不具有明细的规律性,多次再生样品拥有更好抗低温性能,但是m值曲线与原装沥青胶浆的离散型偏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