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5篇 |
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67篇 |
综合类 | 213篇 |
水路运输 | 117篇 |
铁路运输 | 197篇 |
综合运输 | 2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4篇 |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提高多车道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智能网联车辆合流安全性与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换道策略和一个时间离散的车辆轨迹优化模型,以进行协同汇入控制;以普通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匝道合流区为研究对象,将合流区及其上下游路段划分为4个区域,并对关键的提前换道区和协同合流区分别进行交通控制;在上游提前换道区,基于最小安全跟车间距和速度效益的换道规则,将部分主线外侧车道、中间车道的车辆在合流区上游提前换道至内侧相邻车道,以此减轻合流区外侧车道的交通压力,提高合流效率;在下游协同合流区,选取合适的周期时长,以周期内合流车辆行驶速度最大为目标,不固定合流点,规划合流车辆的纵向行车轨迹,引导匝道车辆在周期结束后汇入主线,实现协同合流;利用SUMO和Python仿真验证提出的协同汇入控制方法,并进行临界跟驰车头间距的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无控制自然合流相比,提出的协同汇入控制方法在不同的交通需求水平下能使车辆平均速度提高4.9%~21.1%,平均延误降低29.9%~56.5%,且不会出现停车现象;与先进先出合流控制相比,在高匝道交通需求水平下能使车辆平均速度提高3.4%~9.6%,平均延误降低22.9%~39.4%;较低的临界跟驰车头间距可以更好地提高合流区通行效率,且在主线交通需求水平较高时更明显。 相似文献
42.
43.
44.
特殊车辆的优先通行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目前相关控制措施存在实施难度较大、道路空间利用率低和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智能网联汽车(CAVs)技术特点,提出考虑特殊车辆优先通行的CAVs专用车道控制方法,按应急车辆、一般优先级车辆和CAVs的优先通行顺序设计车辆通行规则。通过预测特殊车辆到达下游交叉口时的路口排队长度,建立“满足不同优先级特殊车辆通行需求”的动态清空距离模型,其中应急车辆以速度损失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一般优先级车辆以均衡车辆通行需求为优化目标。针对CAVs在专用道上可能成为其他车辆通行障碍的情况,考虑换道安全和不同换道动机,设计CAVs进入和离开专用道的规则,建立换道决策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不同优先级车辆的专用车道通行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的控制效果予以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不考虑特殊车辆优先通行的控制方法相比,虽然该方法的车均出行时间和人均出行时间分别增加了3.9%和2.8%,但特殊车辆的车均延误时间减少了59.6%以上;与IBL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车均出行时间和人均出行时间分别减少16.7%和14.6%,特殊车辆的车均延误时间减少13.5%,专用车道利用率提高36.3%以上,并且在CAVs渗透率大于0.4时获得最佳控制效果。该控制方法在特殊车辆优先通行方面,减少了单一控制策略的局限性,为交通控制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5.
文章基于汽车保险行业岗位要求,根据《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保险销售能力、承保核保能力以及查勘定损实际处理能力.此次改革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6.
Emerging technologies toward a connected vehicle-infrastructure-pedestrian environment and big data have made it easier and cheaper to collect, store, analyze, use, and disseminate multi-source data. The connected environment also introduces new approaches to flexibl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real time to improve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 Given the benefits of a connected environment, it is crucial that we understand how the curren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uld be adapted to the connecte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7.
不同等级桥面平整度对连续粱桥各特征截面的动力响应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桥面平整度是车辆对桥梁产生冲击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桥梁规范中的冲击系数公式仅适用于桥面状况比较良好的情况。 相似文献
48.
利用海底地形辅助导航是水下载体导航技术致力研究的新方向。该文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真实地形数据,在此实测地形图的基础上,采用ICCp算法为对准匹配算法,得到水下载体的最佳匹配位置,提高水下载体的导航精度。并利用仿真以平台式惯导系统为例,用卡尔曼滤波对惯导系统误差进行最优估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地铁车辆检修库接触网隔离开关的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安地铁2号线渭河车辆段车辆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时出现的地线头与接触网接触线之间的打火现象,分析了接地型和非接地型两种类型隔离开关在地铁车辆检修库中应用的利与弊,继而得出在地铁车辆检修库中应采用非接地型隔离开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0.
通过九屏幕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梳理了轨道车辆车下线缆波纹管穿线的技术难点,提出新的波纹管自动穿线方案。通过方案成本核算、效率分析和工人体力负荷改善性分析对新的波纹管自动穿线方案进行评价。改进后的波纹管穿线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