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100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杭州湾海域的潮流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杭州湾海域潮流流速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杭州湾海域的潮流能储量进行估算,得到杭州湾海域潮流能储量约3.59 GW。从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杭州湾口的金塘水道、龟山航门等通道内水深、流急,潮流能密度较大,是潮流能开发的理想海域,通过对这几个通道进行计算,预计可开发量约700 MW。  相似文献   
22.
为了避免胶州湾隧道在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施工时,发生坍塌、冒顶、突水、突泥等事故,结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通过采用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过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估结果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朱琴生 《隧道建设》2010,30(6):670-674
通过三臂液压凿岩台车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充分地发挥三臂液压凿岩台车作业范围大、灵活性强、空气粉尘污染小、安全文明、液压冲击钻高效的技术优势,不仅在Ⅱ,Ⅲ级围岩施工中体现了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在Ⅳ,Ⅴ级及破碎弱风化围岩施工中,也显示了其较强的适应性,实现了快速、优质、安全、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24.
台州湾跨海大桥通航孔桥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州湾跨海大桥通航孔桥为主跨488m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该桥位于台州湾椒江口海洋环境中,地质条件差,潮差大,风速高,且通航等级高和耐久性要求高,故建设条件较为复杂。介绍该桥的桥跨布置、约束体系、主梁、拉索、索塔、桥墩和基础的构造,阐述其耐久性设计、抗风设计和防船撞设计等,可供类似桥梁设计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5.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是践行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深港区域和珠澳区域是湾区空间布局的两个重要发展极,两个区域之间有伶仃洋天堑阻隔,严重制约了湾区一体化发展。充分考虑珠江口伶仃洋区域高等级航道众多,航运繁忙,两岸港口、码头、锚地密集分布的现状,对在深圳至珠海间的伶仃洋上建设新通道进行了仔细研究,统筹分析两个区域间的城市规划、水工设施等因素,对该通道的线路走向从宏观到具体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经济分析,从线路走向,到人工岛的设置,再到各方案对海洋资源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提出适应发展的建议走向,为项目的研究提供瞻望性借鉴。  相似文献   
26.
结合深惠城际前保至坪地段沿线土地资源紧缺、环境保护要求高、征拆难度大、综合开发需求旺盛的特点,深入研究深惠城际线路走向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组团分布、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城市现状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关系,贯彻“规划选线、环保选线、征拆选线、综合开发选线”的理念,围绕吸引客流强度、交通枢纽分布、地块切割影响、征地拆迁难度、环境保护要求、综合开发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实施难度等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前保至坪地段的宏观和局部走向方案进行研究,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线路敷设方式,实现城际铁路“进城市、进中心、进枢纽”的功能,以带动区域格局重构、产业升级、交通提速、环境提升,提高城际铁路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7.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的背景,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探讨高快速路网体系提升的研究要点。通过梳理南沙新区现状高等级路网体系,提出优化高快速路系统、提升衔接道路功能、完善节点布局和形式等策略及方案,使高快速通道系统能充分发挥其对地方的服务功能,并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影响,从而支撑南沙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8.
随着国内城市群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进入关键期,跨区域、多制式、多运营主体背景下的轨道交通AFC票务清分互联互通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分析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现状、建设规划和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优先发展战略要求,探讨湾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给AFC票务清分管理带来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综合分析对比城市群轨道交通AFC票务清分互联互通模式,在借鉴广佛城市轨道交通AFC票务清分互联互通部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湾区轨道交通AFC票务清分互联互通最优实现模式和轨道交通湾区清分中心建设定位,提出湾区轨道交通AFC票务互联互通、一票通达管理思路和实现步骤,并指出湾区多网融合AFC票务清分互联互通下一步的技术实现方向。  相似文献   
29.
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辐射沙洲南缘腰沙高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后的回淤问题是工程设计关注的焦点.设计时通过研究工程海域潮流、波浪、泥沙、底质等自然特征,分析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从挡沙堤平面布置、备淤深度确定、维护疏浚、船舶吃水控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研究认为: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粉砂质浅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必会出现回淤...  相似文献   
30.
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在嘉兴和宁波间需跨越杭州湾,杭州湾海域及两岸建设条件复杂、控制因素众多。开展跨杭州湾通道选择及桥位论证,对项目决策、建设和运营至关重要。在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从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区域交通现状及规划、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港口航道和海事管控要求、秦山核电站及生态环境敏感区、防洪和涌潮影响规定等方面,详细梳理跨杭州湾通道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对4条跨杭州湾通道进行综合比选后,选择海盐西通道为推荐方案,并从河道演变、表流迹线等自然条件,港区规划,与港口作业区及锚地的安全距离,通航规范及航道通航影响评价要求,与上下游构筑物间距等方面,充分论证在该通道建设铁路跨海大桥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