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31篇
综合类   151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36篇
综合运输   8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1.
实施公交优先道是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的重要措施。公交优先道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结合重庆主城区实际情况,总结了公交优先道系统设置技术和实施方案,即"四个系统、一个平台",包含交通标志标线系统、交通违法抓拍系统、公交优先道信息系统、信号优先控制系统和综合信息平台,有效改善了主城区地面公交运行环境,同时提升了交通纠违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2.
含串联补偿电容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电网线路的电抗一距离关系不是单调的,按常规的电抗查表测距法,每个故障点会对应2个或多个定位点.通过对含串补电容馈线故障模型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判别方法.对不同的故障角和过渡电阻的ATP仿真以及MATLAB程序分析结果验证,该方法能够判断出故障与区间串补电容的相对位置.给出了含2个串补电容的电气化铁路馈线故障分段查表测距算法.  相似文献   
113.
公交停靠站停靠时间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分析影响公交停靠时间的各个因素后,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停靠时间的影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公交停靠时间延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4.
深圳市汽车拥有量与机动化出行需求迅猛增长,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规划在市区北部建设BRT1号线。论文阐明了深圳BRT1号线建设必要性,提出了线路方案、场站布局方案与运营线路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15.
城市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城市日趋复杂的公交系统,提出了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的方法,完善公交专用道的功能分类,明确各类公交专用道的主要服务对象和交通特性,并提出相应的设施要求。最后,以深圳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初步方案为例,按上述理论方法进行了实证说明。  相似文献   
116.
快速公交站台形式及位置最佳布置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公交在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践,但对于站台的形式及位置的选择,我国还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在阐述快速公交站台各种形式的适用性及布置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路中式快速公交站台设置在交叉口进口和出口的适用性及位置形式。最后,以乘客时间效益为主要指标,建立了乘客出行延误模型,提出适合我国混合交通特性的站台最佳布置方法,为我国快速公交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7.
公交专用道对城市路网的影响及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时空消耗概念,提出了公交专用道设置后路网容量修正公式;根据Logit模型和交通阻抗函数分析出公交专用道将有助于优化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结构;指出不同等级道路交通流车辆组成将重新分配.引进公交专用道规划前评价和设置后评价理念;建立多级指标层次结构图,建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18.
大功率变频器中电磁兼容问题是不可被忽视的。其中传导干扰会影响输出波形,降低电能质量。IGBT的寄生电容对于传导干扰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功率器件中IGBT的寄生电容形成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Q3D建立了基于英飞凌FZ1200R17HE4较为精确的模型。最后通过实验测量与仿真结果进行对照,仿真结果很好的对应了实验结果,本文所提方法能更准确的建立IGBT相关杂散参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9.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bus service, a field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velop a combined bus comfort model.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different ways to predict the bus comfort, in addition to the variable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used. It was found some environment parameters like noise, vibration, thermal comfort and the acceleration would affect the passengers’ experience. In this model, both the measurement of objective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subject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to gather the practical environment date, as well as to distribute questionnaires on board city buses during the same trips. By comparing the subjective views of bus passengers to objective physical parameters, a combined bus comfor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is model helps to calculate the concrete value of passengers’ perceived bus comfort.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tegrated the comfort model,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the driver monitor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bus service quality.  相似文献   
120.
船舶区域配电监控系统模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配电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配电系统,可以简化电缆敷设工作,提高船舶生命力,降低船舶建造成本.本文根据区域配电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区域配电监控系统模块的设计方案.以TMS320F2812DSP为现场监控模块的核心并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开发下位机软件;以LabVIEW作为上位机系统开发平台;采用CAN总线作为上、下位机之间的通讯接口.该区域配电监控系统模块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和扩展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