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3篇
  免费   443篇
公路运输   2727篇
综合类   1381篇
水路运输   355篇
铁路运输   1383篇
综合运输   33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针对一款新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结合其动力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考虑实物电磁阀的功率级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总体方案,开发了功率级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方面,重点开发了比例电磁阀的电流检测模块。软件方面,基于Matlab/Simulink和ECUCoder软件研究了快速原型控制器中比例电磁阀驱动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底层接口软件。利用两种典型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对所开发的功率级硬件在环系统的测试功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82.
简要介绍HFF6127G03EV纯电动客车整车的开发和高压电气件及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轮边电驱桥和铝合金车身等新技术、新材料,对整车匹配进行优化,以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安全性、节能和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483.
车辆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速度耦合关系,造成两个系统之间的性能相互影响,使得车辆在转向制动这一工况成了汽车最危险的工况之一。本文结合实际车辆参数建立转向系统的二自由度模型和制动系统的单车轮模型,针对车辆转向制动工况设计了模糊解耦控制器,实现了车辆的转向与制动同时控制。经验证含有模糊解耦控制的车辆转向制动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控制效果,并且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484.
设计一种基于LDO芯片TLE4275的24V汽车电源模块,增加前级降压电路和单片机监控功能,应用于汽车车身控制器的24V转5V电源。给出该电源的电路图及软件控制方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即使在极端负载条件下,该电源模块输出电压稳定、温度特性好,且实现成本低。  相似文献   
485.
以某8×4重型自卸车为分析对象,建立了四轴汽车的制动力学模型,对该车在满载、超载情况下进行各轴载荷的计算,前、中、后桥制动力矩和制动力分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轴汽车的行车制动性能分析方法,并与该车制动性能O型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对四轴汽车行车制动性能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486.
为了能有效准确地根据事故现场情况预测出碰撞前车辆的运行车速情况,文章利用反推算法,遵循相关物理定律,构建正面碰撞事故中车辆相关参数及道路条件与车速的函数关系,并基于Visual Basic平台搭建车速预测模型并进行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的误差率较低,所构建模型、系统是正确高效的,可用于正面碰撞事故的车速预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87.
公路隧道中部低照度、环境单调的特点,容易导致驾驶人产生严重视错觉,从而低估车速,引发交通事故.高频视觉信息容易导致驾驶人高估车速,而中、低频视觉信息则会导致驾驶人低估车速,但不同频率视觉信息,不同照度水平对公路隧道中部行车环境中驾驶人的车速感知影响缺乏定量分析.文中利用3ds Max软件制作公路隧道中部行车仿真模型,利用E-prime软件进行基于极限法的车速感知心理物理实验,并用实车试验数据校核了模型精度,对高频视觉信息与高、中频组合视觉信息在不同照度水平(100%,50%,25%标准照度)条件下的速度感知、反应时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公路隧道中部的速度感知主要由高频视觉信息决定,在100%标准照度条件下高频视觉信息的车速高估约为20%,在加人中频视觉信息后,车速高估情况趋于合理,约为14%;照度变动对速度感知和反应时均有显著影响,显著度分别为0.008和0.013,照度条件越好,车速高估越低,反应时越短.  相似文献   
488.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在现代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正在向着集成化方向发展。接下来,如何保证功能复杂的汽车集成安全系统不会因为不必要的失效故障导致适得其反的严重后果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汽车集成安全系统控制器的硬件架构概念设计中引入了功能安全的理念,提出了安全完整性要求下的可靠架构设计原则以及其中传感器、执行机构组件、硬件看门狗监控和内存保护的具体要求。基于此硬件架构概念,设计失效故障率更低、更可靠的汽车集成安全系统就有了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489.
为分析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提供可行的途径,提出了一种面向交通枢纽的车辆运行仿真方法,通过场景、道路与车辆的三维动态建模,实现交通枢纽交通状况的实时真实感仿真.首先,提出了基于道路关键点连接网络模型表示交通枢纽的通行道路.其次,基于粒子系统实现车辆的动态运行实时仿真,并采用基于空间剖分的车辆碰撞检测方法对车辆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化.最终,通过对路段的动态观测和反馈机制实现车辆行驶路线的规划和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生动直观地呈现实际路面的交通状况,并且能以较为流畅的帧速率实现交通场景的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490.
In recent years, the driver's active assistanc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features in commercialised vehicl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one of these features which consists of an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for lane keeping. A thorough analysis of its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with respect to variations in driver behaviour will be given. Firstly, the lateral control model based on visual preview is established and the kinematics model based on visual preview, including speed and other factors,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lateral error and direction error. Secondly,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ral control, an efficient strategy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lateral mode is propos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ehicle current lateral error and direction error is chosen as the parameter of the sliding mode switching function to design the sliding surface. The control variables a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fuzzy control rules to ensure that they meet the existence and reaching condition. A new fuzzy logic-based switching strategy with an efficient control law is also proposed to ensure a level of continuous and variable sharing 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the driver and the vehicle positioning on the roadway. The proposed control law acts either at the centre of the lane, as a lane keeping assistance system to reduce the driver's workload for long trips, or as a lane departure avoidance system that intervenes for unintended lane departures.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to explain this concep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