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43篇
综合类   174篇
水路运输   36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1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mart growth an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proponents advocate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new land development and infill redevelopment. This is partly in order to reduce auto use, by reducing distances between trip origins and destinations, creating a more enjoyable walking environment, slowing down road travel, and increasing the market for transit. But research investigating how development density influences household travel has typically been inadequate to account for this complex set of hypotheses: it has used theoretically unjustified measures, has not accounted for spatial scale very well, and has not investigated potentially important combinations of measures. 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of metropolitan households in California,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dens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hypotheses about how density affects travel—activity density affecting distance traveled, network load density affecting the speed of auto travel, and built form densit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walking—are test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models of auto trip speed and individual non-work travel. Residential network load density is high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eed of driving, and is also highly correlated with non-work travel, both singl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easures. Activity density and built form density are not 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on their ow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nser development will not influence travel very much unless road level-of-service standards and parking requirements are reduced or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52.
左志  王涛  刘锴 《交通标准化》2015,1(6):40-44
为了考量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行为和普及率进 行了研究,同时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优惠政策条件下在实际路网中的环境影响。首先,对大连市居 民进行了意向问卷调查,建立描述家庭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模型;其次,应用该模型对新能源汽 车在大连市的普及率进行分析;最后,在道路收费优惠政策条件下,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和 出行频率的变化,利用多用户交通平衡分配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探索新能源汽车在实际路网中的 排放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普及率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并不明显,而在高普及率情况 下,减排效果比较显著。然而,对于交通领域巨大的碳排放体量而言,低普及率带来的碳排放量 下降的累积效应仍是非常可观的。  相似文献   
53.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和采取应对措施的效果。 研究结果: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税负水平高于土地增值税预征情况下的税负水平,并且项目增值额越大,两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税负水平的差别越大。 研究结论:针对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有较大影响这一情况,可以采取集团内部转移定价和缩短项目周期的方式,从而有利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更多的利润留在企业内,合理、合法降低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54.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一种先进的造价管理方法。文章指出我国水运工程造价领域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必然趋势,并对计价模式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其特点、意义及必须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5.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管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垄断行业所具有的独特的技术经济特点,往往需要政府对其进行价格管制.介绍了投资回报率管制和最高上限管制两种价格管制形式,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推导了拉姆齐价格的计算公式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管制价格制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6.
57.
In 1992,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riborough Bridge and Tunnel Authority (TBTA) crossings in New York City,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oll increases on traffic volumes and revenue. Using twelve years of monthly time-series data, we developed a set of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that estimated traffic volumes on each TBTA bridge and tunnel as a function of the toll level and other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 most cases, the estimated toll elasticities were negative and much less than 1.0 in absolute value; the median toll elasticity for automobiles was found to be –0.10. Our finding that automobile travel demand is highly inelastic with respect to toll rates is consistent with most previous travel demand studies.  相似文献   
58.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虽然使总的社会福利增加,但对不同时间价值出行者的福利影响却不尽相同。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出行的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为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收费后不同出行者的福利得失。研究发现,在确定拥挤方案后如果能得到交通量的变化量,就可以得到不同选择方案出行者的福利得失。时间价值较低的出行者只有选择公共交通时才能从拥挤收费中受益,而时间价值较高的出行者,选择付费出行使他们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59.
为提高席位资源利用率,研究了线性需求下我国铁路客运差别定价策略的优化模型。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最优化理论和完全价格歧视策略,确定旅客群体最优细分数目以及每个旅客群体的最优票价,得出在客运淡季,铁路旅客最优细分数目为3~5个,各旅客群的最优票价由铁路客运市场细分数目决定。应用该模型为某城际高铁进行差别定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达到调节客流、增加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随着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客流需求不断增长,城际铁路作为城市间出行的主要方式,客流在高峰、低谷时段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为了更加平稳有序地提供高质量服务,充分发挥票价调节供需匹配关系的作用,对城际铁路分时定价策略进行研究,构建不同时刻、不同运输方式的旅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优化不同时段城际铁路票价,并结合Frank-Wolfe算法和带有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双层规划模型。最后,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验证了分时定价策略可以使客流分布更加均衡,并提高铁路运输部门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