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15篇
综合类   44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9 毫秒
61.
在京哈高速公路长春至四平段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中,为有效控制新旧桥梁之间的沉降差,拼宽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阐述了桩端后压浆的施工工艺控制措施、施工控制要点、工艺流程等,总结了桩端后压浆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2.
综述了重型汽车多轴转向系统设计的现状、主要内容及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存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整车底盘系统集成优化匹配平台的转向系统设计方法.以某8×4载货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为例,阐述了基于该方法的横拉杆设汁过程.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所集成的各优化分析软件的优势,实现各车型设计的高效率与自动化.  相似文献   
63.
朱茂桃  袁月清  韩兵  杨小卫 《汽车工程》2007,29(7):623-625,629
针对铰接式城市客车转向器座的受载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几种典型工况下某铰接汽车转向器座的疲劳强度,得到了转向器座接近实际工况的应力循环,然后利用其S-N曲线,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准则计算其疲劳寿命。通过与成熟的产品疲劳分析结果的比较,获得了新车型的可靠性数据,减少了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64.
从设计思路、执行部分设计、驱动部分和复位部分设计、模拟气缸设计等方面,介绍了一种基于接触碰撞机理的非破坏性、可重复使用的全气缸取样机构的设计,并进行了模拟碰撞试验和实车碰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碰撞式全气缸取样机构可靠性好,能够满足全气缸取样要求。  相似文献   
65.
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在新车型无线进入应心中正迅速地成为主流和通用的方案选择.相对于通过按遥控钥匙去控制车门的开与关和通过传统的钥匙去启动汽车,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通过一个用户携带的智能钥匙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针对近年来水泥路面施工中使用的一种三辊轴式整平机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增加了某些功能,使之成为结构简单,实用性更强,操作更简便的水泥路面摊铺抹平机。重点从前行走辊加装偏心体,以弹性悬吊结构安装前行走辊,增设振动抹光平板和安装自助式转向装置方面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67.
应用机械振动和土力学的理论,分别根据所简化的力学模型及土壤的极限平衡条件,对振动和振荡压实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对振动压路机的合理使用及振荡压路机的开发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从保价运输的起源分析货损理赔是保价运输的核心价值之一,指出铁路保价运输存在的责任认定及损失鉴定难、及时和高效的理赔服务及管理机制尚待落实、承保与理赔脱节等问题,以及保价运输应遵循的重约守信、实事求是、快速与高效的原则,提出加强理赔服务管理、完善理赔考核与监督机制、加强承保和理赔的协作、引入公估人制度等完善保价运输理赔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69.
为避免某重型载货汽车前桥上的转向连接销(40CrH钢)产生淬火裂纹,同时满足金相组织要求,采用水溶性淬火介质(PAG类聚醚)进行了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淬火温度为840℃、水溶性淬火溶液浓度为8%~10%及温度为20~50℃的新工艺进行淬火效果最佳,无淬火裂纹产生,累计生产的50万件转向连接销均未出现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0.
For the on-centre handling behaviour of vehicles the steering system is absolutel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steering system a validated, especially tailored simul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Some meaningful vehicle and steering system parameters are altered to show the influence on steering wheel torque, steering feel and understeer. The results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an accurate steering system model. Identifi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entre feel and steering response were a stiffer torsion bar, a higher cornering stiffness or a lower overall steering ratio. The steering response, however, suffers when the centre feel is improved by a higher trail. The steering rack friction reduces mainly the steering response while the steering column friction decreases the centre feel whereas a stiffer torsion bar lessens the understeer tend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