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39篇
公路运输   872篇
综合类   266篇
水路运输   309篇
铁路运输   80篇
综合运输   1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71.
This paper aims at examining the possibility of setting up a model terminal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It should be designed in such a manner that its use would be possible for any kind of transportation.

This consideration has been prompted by the interface betwee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by the tendency for harmonizing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pertaining to the transportation and handling of dangerous goods, especial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where unified transport has gained ground due to the advantages provided for the safe consignment of dangerous cargoes.

Since the large increase in terminal productivity is due to the heavy investments that were effected in terminal installations an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 of terminals, a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has been adopted to assis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apacity of a terminal for dangerous goods.

It is evident that different criteria and various assumptions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a deeper analysis, without igno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dangerous goods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outset of the study, it was already clear that the said process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present—as a model—a simple but well defined situ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drawing useful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辅助燃料对柴油机起动工况着火及排放的影响规律,在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向进气道内分别喷射不同浓度的乙醚和C3H8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辅助喷射适当种类的燃料,可实现诱导、促进着火并改善燃烧的目的。辅助燃料除应具备良好的挥发性外,其着火性也是改善起动性能的重要因素。进气道喷射C3H8会抑制起动着火性,随喷射浓度的增加,燃烧恶化,HC排放升高;喷射适量浓度乙醚,可以促进起动过程着火,完全消除起动工况失火和不完全燃烧循环,在降低HC排放的同时,减少PM排放50%以上。  相似文献   
73.
LPG单燃料发动机稀薄燃烧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LPG单燃料发动机,基于旋转坐标系的独立气缸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λ型氧传感器的稀薄燃烧控制策略,大大降低了线性氧传感器所带来的高昂成本,并实现了燃气喷射的逐缸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满足系统动力要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燃气的消耗及废气的排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以独到的方式阐述汽车四线式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以特别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实现步进电机的独立检测。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M15甲醇汽油在添加防水添加剂和未添加防水添加剂的条件下的储存性能;比较了A,B两种添加剂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研究了M15甲醇汽油在加入防水添加剂后对非金属材料的溶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防水添加剂,明显改善了M15甲醇汽油的存储性能,并且发现A添加剂具有随温度变化更好的稳定性;通过试验,还筛选出了发动机供油系统中对M15甲醇汽油与添加剂具有抗溶胀作用的零件材料。  相似文献   
76.
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试仪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标准以及常见的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阐述了碳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CVS(定容取样法)基础上提出开式排气稀释取样系统;针对当前车辆燃油消耗量测量操作不便的问题,根据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量原理,建立了采用流量计的碳平衡法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模型及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了燃油密度、氢碳比、排气成分以及整个系统的同步和负荷测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车上进行试验验证,与油耗仪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及稳定性,为车辆燃油消耗量的不解体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7.
495ZLQ柴油机参数匹配与性能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动机模拟计算软件BOOST建立了495ZLQ柴油机的计算分析模型,探讨分析了不同增压器型式、排气管结构、压缩比及供油提前角等匹配参数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较合适的匹配参数。对选定的柴油机优化方案进行了标定转速3 200 r/min和最大扭矩转速2 200 r/min下的负荷特性模拟计算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一致,柴油机性能符合预定的目标,为该柴油机改进设计与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8.
基于神经网络的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辨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HL495Q电喷汽油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燃比辨识方法,比较了不同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对空燃比辨识精度的影响,得到了一种最优的空燃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空燃比模型能高精度地逼近空燃比的实际动态过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79.
主军  黄英 《汽车工程》1996,18(5):263-269
本文研制和开发一种能实现多点燃油顺序喷射的电控系统,系统以80C552为控制单元ECU的主芯片。根据进气绝对压力和转速,采用速度密度法间接测量进气量,试验表明,配用该系统后,与原机相比,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有明显改善,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顺序喷射的实现方法,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0.
提出了成分权重的概念,并用它对直喷式柴油机13工况排放试验的排放特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喷式柴油机排放中各工况的成分权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两种全负荷工况下各种有害排放物的成分权重最大,是降低排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