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262篇
综合类   85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207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我国机车牵引装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机车牵引装置与黏着质量利用率的关系,对我国主要的机车牵引装置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机车牵引装置应该具有良好的运动学、动力学性能,以使机车具有良好的黏着质量利用率,并对高速列车、重载机车的牵引装置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2.
文章介绍了土耳其伊兹密尔轻轨车辆转向架轴箱组装的设计,分析了轴箱轴承的选型、轴箱体的设计、密封结构的设计,并进行了轴箱体强度校核和轴箱温升试验。  相似文献   
123.
为了阐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室内60 ℃车辙试验结果与实体工程应用中表现出的高温稳定性不一致的原因,揭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SMA组合结构车辙变形发展规律,采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采用建设期现场铺装用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进行了40 ℃、60 ℃、70 ℃温度条件下、接地压强为0.5,0.7,1.0 MPa的组合结构车辙试验,建立了车辙深度与温度、接地压强、作用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试件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和混合料抗剪强度计算,提出了不同温度、接地压强条件下的抗剪性能参数,建立了与温度、荷载作用次数、抗剪性能参数相关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同时,根据实桥温度场、轴载谱,分温度、荷载区间进行了轴载作用次数统计和车辙深度计算,并用实桥车辙对预估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车辙深度与荷载作用次数呈对数函数关系,与温度和抗剪性能参数呈幂函数关系,相关性显著;所提出的预估模型计算所得车辙累计深度与现场历年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该桥15年设计寿命期末的车辙深度预估值将达到2.354 mm;基于实桥结构、铺装材料、交通、气候条件所建立的预估模型,可实现车辙破坏深度的有效预估,对指导中国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多轴驱动车辆的扭矩优化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证明,制约多轴驱动车辆发展的问题之一是驱动扭矩的鸽合理分配技术。文中在假定所有轮胎具有个同滚动半径,同一车轴的左右轮胎爱力状态相同的前提下,以牵引功率最大,对多轴驱动车辆的驱动扭矩做了优化分配。通过分析得出,在一般路面正常行驶时,只有保证分配到各个驱动车轮的扭矩与各自的轴荷相匹配时,汽车才具有最小的功率循环及最高的牵引效率。  相似文献   
125.
公路运输车辆合理轴重限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倪富健  邓学钧 《中国公路学报》2000,13(4):111-116,120
根据已建立的不同轴重限值下的轴重分布模型,以及中国干线公路(国道+省道)的里程、路面结构类型、使用时间等,计算分析了不同轴重限值(简称轴限)下国道的年养护维修费用;以统计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相结合,建立了车辆运营成本计算模型,从而计算分析了不同轴限下的车辆运营费用;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得出了总体经济效益最佳的车辆轴重限值。  相似文献   
126.
汽车零部件室内耐久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霄锋  何泽民 《汽车工程》1992,14(4):224-23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汽车前轴室内疲劳和耐久性试验方法,即闭环控制应变模拟试验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应变模拟精度;结合疲劳理论(局部应力-应变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删除野外实测信号中对疲劳影响不大的小信号分量、加速试验过程的方法,它在理论上比较合理;应用相对Miner法则估计室内模拟试验与野外试验之间的当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7.
The lateral vehicle dynamics is defined by the effects of side forces at the front and rear axle. These forces are caused by the slip and camber angle at the individual tyres, which are results of the kinematics and compliances of the chassis. This paper extends the approach of the effective axle characteristics by Paceyka to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axle cornering stiffness and the axle relaxation behaviour with the aim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hassis design process as it applies in the early design stage. The obtained expression is integrated into a single track model and validated against a full nonlinear two-track model. By this means of thes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axle cornering stiffness and the axle relaxation behaviour it is possible to directly calculate and analyse the effective slip angles for linear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driving manoeuvres.  相似文献   
128.
王璞 《铁道建筑》2020,(4):80-83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弹性基底约束条件下30 t轴重重载道岔合金钢组合辙叉结构的轮轨接触耦合计算模型,对重载铁路道岔中典型的12号和18号合金钢组合辙叉,分别取3个特征位置进行钢轨应力和轮轨接触应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中辙叉受力与实际情况一致;2种辙叉计算结果一致;翼轨、心轨上的应力最大值分别发生在咽喉区、心轨顶宽20 mm处;考虑到顶宽20 mm处心轨的钢轨应力超出合金钢强度极限,建议对该处进行适当加强,并调整翼轨与心轨相对位置以减小心轨承载比例;由于心轨顶宽不足,轮轨接触面积过小导致顶宽20 mm处心轨承担过大的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129.
研究目的:由于隧道内净空的限制,重载铁路长大隧道内宜铺设无砟轨道,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LVT)以其良好的减振性能逐渐在重载铁路中得到应用。为研究不同轴重和加载方式下LVT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本文以蒙华铁路重载铁路隧道应用的LVT为例,通过建立LVT结构有限元模型,以探讨LVT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征,为LVT轨道结构的优化以及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 LVT结构能够保证30 t轴重下静力学性能安全性,当轴重由30 t提高至42 t,钢轨弯矩、轨道结构部件应力及位移幅值增长量在40%左右;横向荷载对轨道结构横向位移及应力的影响显著,板端加载时道床板及底座板应力增量分别为284%、1 000%;(2)横向荷载作用下,除支承块横向应力下降,钢轨弯矩、支承块纵向应力、道床板应力、底座板应力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道床板及底座板应力分别增长400%、530%;(3)板端加载时荷载由相邻扣件共同承担,扣件节点反力峰值有所下降,荷载作用点下竖向荷载分配比例由2∶1降低至4∶1,横向荷载分配比例由67%降低至47%;(4)本研究结果对重载铁路中LVT轨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本文采用金相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EA4T钢在不同介质连续冷却、等温冷却下的组织转变。在860℃~920℃加热淬火时,随着加热温度降低,淬火所得的显微组织细小,这种工艺更有利于获得合格的晶粒度;该钢具有很强的贝氏体形成能力,即使空冷也能得到贝氏体组织;此钢在520℃以下等温,可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得到粒状贝氏体组织,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转变速度加快,在450℃下等温300s就可得到完全的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