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1篇 |
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33篇 |
综合类 | 124篇 |
水路运输 | 22篇 |
铁路运输 | 297篇 |
综合运输 | 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是我国第1条按30t轴重设计的重载铁路。由于其路基基床压实控制指标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可供采用,因此需通过实践进行探讨。通过简化计算对不同轴重条件下的路基基床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参考相关施工技术标准,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30t轴重重载铁路路基基床K30技术标准建议,为未来重载铁路设计及施工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重庆公交CKZ6991EB型天然气客车动力系统与实际运行工况不匹配,运行效率低.在保持原车变速器总成不变基础上,采用基于M ATLAB平台的遗传算法,对该型客车驱动桥速比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速比为7.51的驱动桥能显著提高客车运行效率,且客车在坡道高密度区运行时经济性可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83.
84.
直线工况轴重对轮轨磨损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在试验室内模拟不同轴重货车运行于60kg/m直线PD-1钢轨情况,研究轴重对轮轨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5吨轴重时,车轮和钢轨的磨损率均明显大于21t和23t轴重时的磨损率,因此,在我国现行铁路标准下,将货车轴重由21吨提高到25吨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85.
基于动车组的动车车轴和拖车车轴的应变模态分析结果,结合线路实测数据,运用模态叠加法对动车组车轴进行了动应力的仿真计算,得出了两种车轴上相应测点的应力时间历程,并与线路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仿真计算得到的测点应力时间历程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将应变模态与测试数据结合计算动应力的可行性,可以进一步开展疲劳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86.
国产微型汽车只带有3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的变速器,因此在差速器驱动桥上增设了一个具有2个前进挡和1个直接挡的“动力储备变速箱”,使微车拥有6个前进挡,实现了微车驱动轮的输出转矩和速度的变化范围扩大,提高了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7.
通过轴载称重调查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并结合实测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对轴载谱分析方法及等代轴载的计算分析进行探讨,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8.
在瓦日(吕梁市兴县瓦塘镇—日照港)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开展30 t轴重实车试验,研究新型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扣件、轨枕及整体轨道结构的动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0 t轴重重载列车通过时,新型重载有砟轨道安全性参数均小于安全限值;弹性垫层采用TPEE材质,并提高了垫层刚度,延长了其疲劳寿命;弹条Ⅵ型扣件具有足够的横向承载能... 相似文献
89.
路面抗滑性能受路面水环境影响巨大,不同的交通荷载也会对抗滑产生影响,开展不同当量轴载作用下结冰路面抗滑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在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开展实车实验,研究了不同路段、不同当量轴载作用次数与不同结冰厚度条件下,路面摆值变化的规律,厚冰层表面温度与摆值的关系,以及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厚冰层表面温度每上升1℃,路面摆值将下降0.87BPN.由于受试验条件限制,不同轴载作用下结冰路面抗滑测试数据未能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0.
在汽车产业“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下,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绿色、节能和高效发展的要求,文章详细论述了一种融合高节能整车控制器的动力域集成技术。首先,提出一种高节能驱动扭矩分配方法和一种最优制动能量回馈模型及优化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整车能耗的降低和续航里程的提升。其次,提出一种动力域集成技术设计,将整车电池管理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及高压配电控制单元的控制功能进行了集成融合,简化电子系统架构,使整体动力系统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