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77篇
公路运输   394篇
综合类   213篇
水路运输   138篇
铁路运输   114篇
综合运输   1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There have been ongoing debates over whethe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contribute to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China’s context, and if yes, whether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 compensates the cost increment. This study informs such debate by examining the life-cycle cost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conventional vehicl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nd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and comparing their cost-effectiveness for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a wide range of vehicle and driving configurations (range capacity, vehicle use intensity, etc.),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contribute to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vehicles, although their current cost-effectiveness is not comparable with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Driven by grid mix optimization,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battery cost reduction,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is expected to improve significantly over the coming decade and surpas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owever, considerable uncertainty exists due to the potential impacts from factors such as gasoline pri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deployment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should be prioritized in intensively-used fleets such as taxis to realize high cost-effectiveness.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both in terms of power generation and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are essential in improv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相似文献   
82.
风化泥岩除了一般泥岩的崩解性质以外还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其强度具有明显的变动特性。如果能够得到风化泥岩的强度随干湿循环的变化规律,可为实际工程需要提供可靠的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因此对广西南宁柳南路段高速公路的风化泥岩进行干湿循环的试验研究,包括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和CBR强度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干湿循环破坏了土的原有结构,使泥岩结构崩解,凝聚力减小,从而导致风化泥岩的抗剪强度和CBR强度逐渐减小,并且减小趋势随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减小,内摩擦角也会稍微减小,抗剪强度的衰减主要体现在前两次干湿循环过程中,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在前两次循环中递减的厉害,但是在后几次循环中变化不大;干湿循环过程中风化泥岩的膨胀率随循环次数逐渐减小,这点是因为风化泥岩结构在崩解的过程中趋于稳定,而且如果有上覆压力的作用时,膨胀率会更小。  相似文献   
83.
为探明干湿循环作用对充填节理岩石压缩力学强度与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人工制备多种不同充填物的节理岩石试样,对其进行0(全程干燥)、1、5、10、15、20次干湿循环预处理,使试样产生一定的累积损伤;在此基础上,对充填节理岩石试样进行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和动态冲击试验,并在动态冲击试验过程中借助高速摄像机观察充填节理岩石的冲击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充填节理岩石的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不断降低,且降低幅度逐渐变小,20次干湿循环作用后岩样的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总劣化度均为20%~30%;通过拟合发现岩样的动态抗压强度降低规律符合指数函数分布;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静态破坏模式由劈裂破坏逐步发展为剪切破坏,动态冲击中充填节理岩石破碎程度和充填节理层粉碎飞溅程度加剧,验证了干湿循环作用会严重影响充填节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动态抗冲击能力;应力波透射系数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20次干湿循环作用后岩样的应力波透射系数降低了约10%,说明干湿循环作用对应力波传播能力造成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4.
在1台两缸直喷式柴油机上对比测试了生物柴油的燃烧特性,分析了进油温度对发动机峰值燃烧压力分布以及循环变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油温度的增加,生物柴油发动机表现出如下燃烧特性:燃烧延迟,高负荷时延迟更明显;峰值燃烧压力降低,其循环分布向低值偏移;峰值燃烧压力分布最高值增加且其循环变化幅度明显降低,循环变动率降低,循环变动减弱;负荷或转速增加均导致循环变化幅度明显降低,循环变动减弱。研究结果证明,进油温度对燃用生物柴油的燃烧压力及其循环变动有重要影响,进油温度增加可以提高燃烧稳定程度,从而改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85.
电动汽车复合驱动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家午 《汽车技术》1994,(12):11-13,47
电动汽车的复合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驱动和电力驱动,它综合了这两种驱动方式的优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各种复合驱动结构,分析讨论了这些结构的优缺点,阐述了选择串联还是并联复合驱动结构时应考虑了主要问题,并给了一个单轴复合驱动结构的实例。  相似文献   
86.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是国际上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新型实用汽车安全技术。介绍汽车区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控制方式,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工作过程,并仿真分析它对改善汽车牵引性,操纵性和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7.
在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许多国家正在积极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轮毂电机驱动是现代电动汽车驱动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文章主要通过对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其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目前轮毂电机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指出了轮毂电机技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分布式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列车驾驶仿真器的体系结构出发,提出一种分布式列车驾驶仿真器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中,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由数据采集及输出、主控、ATC仿真、视景仿真、声音仿真、数字广播及通信仿真、运动平台控制等仿真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采用IP组播的方式进行通信。方案支持基于DIS协议的仿真器间的通信,可实现多仿真器协同训练。为降低通信强度,提高仿真的实时性,采用一种DR算法。  相似文献   
89.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车辆的车轮型面设计钢轨的预打磨轨头廓面.按照该预打磨轨头廓面对钢轨进行预打磨,可有效改善轮轨的接触状态.给出了适用于不同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深度理论设计值以及适用于LMA和S1002G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轨头廓面.关于预打磨后的实际轨头廓面与预打磨设计廓面的误差,在轨距角部位应控制在-0.1~0.3 mm范围内.建议我国高速铁路的钢轨打磨周期为每30~50 Mt通过总重打磨1次,对于无砟轨道取上限,有砟轨道取下限;关于60kg·m-1钢轨的预打磨深度,在轨距角部位应达到0.8~1.5 mm,在主要轮轨接触部位应大于0.3 mm;钢轨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10μm;采用48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3~4遍,采用96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2遍.  相似文献   
90.
崔毅  邓康耀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188-191
米勒循环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措施.现建立涡轮增压柴油机米勒循环热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几何压缩比、有效压缩比、空燃比、涡轮增压器效率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到实际发动机的爆发压力和NOx排放限制,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进行参数优化匹配且涡轮增压器效率较高时,采用米勒循环才能提高热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