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2篇 |
免费 | 24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03篇 |
综合类 | 405篇 |
水路运输 | 212篇 |
铁路运输 | 386篇 |
综合运输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吕晨宁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0,25(1):18-20
投标工作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不允许出错的工作。若要提高投标文件的编制质量及效率,必须建立一个充分、完善的资料库为编制工作提供参考。此文从商务资料库、技术资料库和报价资料库三方面对资料库的建设与完善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施工企业的投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南京地铁盾构隧道盾尾刷更换过程地表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尾密封刷是盾构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好的盾尾密封刷是保证盾构机不发生漏浆的前提条件。当盾尾密封刷出现磨损、盾尾严重漏浆时,必须及时更换。以南京地铁土压平衡盾构机盾尾密封刷更换为背景,介绍盾尾密封刷的更换过程;采用泊松曲线沉降预测的研究方法,分析盾尾刷更换期间地表变形,说明盾尾刷更换方法合理、盾尾0.6~0.8MPa的注浆压力科学合理,保证了盾尾密封刷安全更换。 相似文献
93.
欧阳炼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7(4)
路基沉降预测是指导正确施工及运营期路基养护的一个重要因素.GM(1,1)模型及Logistic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路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基于组合预测的基本理论,结合GM(1,1)模型及Logistic模型的特点,提出了GM(1,1)-Logistic组合路基沉降预测模型,采用线性组合预测方法,以过去一段时间内组合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原则来求2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结合工程实际监测数据的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GM(1,1)-Logistic组合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比单个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4.
路基沉降是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中所要考虑的主控因素。结合沉降观测数据可以对路基沉降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可有效保证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合理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而路基沉降预测常用方法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工作难度大,是长期以来困扰高速铁路施工技术人员的难题。此文介绍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的几个典型方法,极具代表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96.
97.
大跨度连续梁在施工线形控制中主要控制的项目、控制方法、测量精度及测量方法。桥梁的线形监控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监控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预测控制法是全面考虑影响桥梁结构状态的各种因素和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基于纵向不均匀沉降的盾构隧道渗漏水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对于地铁盾构隧道,由于衬砌由管片拼装而成,地铁通车运营后,盾构隧道会因多种原因产生纵向不均匀沉降,导致管片接头张开量的增加,从而造成管片之间的接缝处发生渗漏水。因此,有必要对盾构隧道渗漏水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环缝的张开,进而造成弹性密封垫防水性能的减弱、引起管片之间发生渗漏水;环缝影响长度系数对环缝张开量几乎没有影响,而不同环宽、不同螺栓与混凝土的刚度比对环缝张开量均有一定影响:较大的环宽和螺栓与混凝土的刚度比不利于管片接缝的防水。本项研究可为隧道防水设计及运营阶段的维护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研究目的:目前国家和地方还没有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的隆沉控制标准,以及在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地表隆沉多少才不会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在软土层地质条件下根据盾构机设备和施工参数的技术要求,研究新型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初凝时间、注入量以及二次双液浆注配合比注入量。分析研究推进过程中盾构机为中心的不同位置的隆沉。研究结论:在室内理论配合比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操作和使用,确定了满足施工技术要求的准厚浆配合比,根据现场地面监测数据每环注入3.75 m3准厚浆和1.2 m3双液浆,能控制地面沉降在10 mm内。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显示,管片刚拖出盾尾时地面变化值最大,同步注浆量要足,二次注浆能有效控制后期沉降。建(构)筑物隆沉在-16~+4 mm范围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