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3篇
综合类   73篇
水路运输   62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An experimental sediment dump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Mecklenburg Bight in June 2001. Foraminiferans and ostracods from superficial sandy sediment were studied in a time series from before dumping until March 2004 in order to assess changes in associations and recolonization patterns of both groups. Additionally, an area sampling covering the dumping site and its surroundings from 15.5 to 20.7 m water depth made it possible to compare associati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dumping area as well as the water depth dependent distribution of foraminiferans and ostracods. Salinity values vary within the high alpha-mesohaline and low polyhaline range. The dominating species are Ammotium cassis (Foraminifera) and Sarsicytheridea bradii (Ostracoda). The diversity is low (Fisher alpha index from 0.4 to 3.2 for foraminiferans and 1.0 to 2.5 for ostracods), but higher within the dumping site samples. These higher values are explainable by input of allochthonous tests and valves representing additional species. After the sediment dumping it took two and a half years to re-establish the total foraminiferan association and the total foraminifer/ostracod ratio within the dumping site. Total foraminiferan abundance increases remarkably with water depth (mean 83 tests in 100 ml) driven by higher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more suitable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values within the zone of the oscillating halocline. The distribution of shallow water species such as Cribroelphidium excavatum, Eucythere argus and Hirschmannia viridis, within the transient water layer A. cassis, Nodulina dentaliniformis, S. bradii and Palmoconcha laevata and below Eggerella scabra indicate the depth position of the halocline. Water depth and sediment dumping influence a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foraminifer and ostracod associations within the study area. However, a significant sediment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sampl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dumping area is not recognizable.  相似文献   
52.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的高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集成电路的性能,然而,却衍生了可靠性问题——器件对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放电)的防护能力下降,ESD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变得越来越显著。针对这种情况,文中探讨电子设备的ESD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53.
通过介绍基于DSP的E1线路检测接口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及软件设计方法.系统CPU采用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F2812,选取高性能E1收发器芯片PEF22554作为线路检测芯片,实现对E1线路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及帧结构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54.
在研究语音编解码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舰船高噪声背景下语音信号的特点,利用DSP开发研制了一种语音编解码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采用自适应干扰抵消和G.729E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低码率高语音质量的语音压缩与解压缩。  相似文献   
55.
803E掘进机刀盘振动问题浅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红星  张宁川 《隧道建设》2007,27(6):76-78,111
 大伙房引水隧道工程TBM2标采用德国Wirth公司型号为803E的掘进机。掘进过程中刀盘振动问题较为严重,导致联接螺栓超常松动和联接部件裂纹,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设备的完好率。从该机主机受力结构的动刚度以及刀盘结构形式方面浅探该机刀盘振动问题,并与Robbins公司掘进机的主体结构进行比较,试图提出选型和设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主要对SS7E型电力机车的油压减振器与轴箱拉杆对机车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其进行跟踪性试验,提出了对机车平稳性能改进的方案,并在机车上运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动态变形模量E_(vd)标准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系统介绍国外高速铁路路基压实标准和检测手段的发展历程 ,阐明动态变形模量Evd 标准已成为高速铁路路基压实标准的发展趋势 ,论证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采用Evd 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ESD防护控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行静电放电防护方案的分析,找出了这些方案的缺陷:(1)电气应力与静电放电区分不清;(2)系统未有效识别.指出了确立ESD防护方案的条件:(1)明确系统的防护等级;(2)遵从各类标准的性能指标要求;(3)实施ESD管理.结合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从防护等级的确立、数据的获取、装置的监控、防护措施的确定以及防护方案的实施五个方面具体讨论了工业生产中的ESD防护;从包装材料的筛选、包装的检查、包装标注和测试三个层次分析了ESD防护包装的具体实现;从工作面、工作间的测试和接地的有效搭接三个方面研究了ESD的防护控制.  相似文献   
59.
陈梦 《船舶》2019,30(4):125-133
为有效提高FPSO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针对火气与应急切断系统常规设计的不足,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结合区域火气切断需求,提出一种改进的火气探测与应急系统工艺方案,实现事故工况下应急系统切断以保护平台人员和工程设施的安全,将事故损失限制到最小。该方案以危险点源的位置重要性为依据,通过研究应急系统关停策略,优化不同等级关停开关的作用范围,在确保人员及平台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关停设备,提高平台产量,增强应急系统在处理突发事故时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60.
对某船主机遥控系统转速控制故障的机理进行了简述,并对故障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还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