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71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5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分析LMA车轮型面位置偏移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不同型面位置偏移量的车轮,通过轮轨接触分析和车辆动力学计算,分析了车轮型面位置偏移对轮轨几何接触特性、车辆临界速度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的偏移量对临界速度影响不大,当偏移量达到1.75 mm后临界速度急剧下降.以均衡速度通过曲线时,型面偏移量的增大对轮轨横向力的影响不大,但会使轮对横移量的最大值显著增大.与反相偏移相比,同相偏移对车辆在直线上的临界速度及曲线上的横移量影响更大.因此,车轮型面位置偏移对车辆动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应当避免发生,LMA车轮型面偏移量最大不得超过1.75 mm.  相似文献   
52.
针对双车道公路曲线路段碰撞事故高发的特点,选取某双车道公路5个简单平曲线,实测弯道路段车辆行驶轨迹,分析大货车、大客车、小货车和小客车等主要车型在上行、下行方向的轨迹中线偏移量,研究不同车型的行驶轨迹偏移特性.通过测定不同车型在不同半径平曲线行驶的轨迹交叉面积,建立车型、平曲线半径与行驶轨迹交叉面积关系模型,为双车道公...  相似文献   
53.
欲保证基于摄影测量的汽车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需对测试用CCD相机进行精确标定.CCD相机标定常用的算法有空间后方交会法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法等2种.通过对2种相机标定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结合汽车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测试系统的特点,从相机标定精度和稳定性出发,探讨了相机标定算法的选用原则及控制点类型对标定...  相似文献   
54.
分析连拱隧道的常见病害,指出传统监控量测项目对连拱隧道变形监测的不适用之处,提出连拱隧道中隔墙偏移监控理念,并针对这一理念制定可供现场技术人员具体操作实施的监控量测方法。该方法在博深高速公路杨岗1号、2号隧道中得到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5.
嘉绍大桥位于钱塘江尖山河段,在主副航道桥桥墩底部安装防撞钢套箱,每个钢套箱下设10~16根支腿,支腿与主体结构栓接。受强涌潮的冲刷作用,部分钢套箱支腿偏移甚至缺失,造成钢套箱失稳并降低了防撞击能力。修复施工时,利用现有墩顶平台、钢套箱检修平台、桥面栏杆等搭设作业通道;采用吊篮、笼梯、手拉葫芦、简易吊机等轻质简易设备;取消支腿栓接构造及支腿与承台间的橡胶垫块,增加连接加劲板将支腿与钢套箱底部焊接固定,支腿直接支撑在承台上;采用多套手拉葫芦牵引拖拽纠偏支腿,按先校正再焊接的方式完成偏移支腿的修复;针对缺失的支腿,按原设计制作新支腿(长度增加500 mm),分2段制作安装、现场焊接成整体,与钢套箱底板开孔形成轴套配合构造,以增加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56.
高速公路港湾式紧急停车带间距会影响驾驶行为及行车安全,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对港湾式紧急停车带间距与驾驶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了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利用大型8自由度高仿真驾驶模拟实验平台展开实验研究.实验选取15名驾驶员,在250~1 500 m(间隔为250 m)的间距水平下记录其驾驶行为.单因子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对横向偏移及速度的检验p值均远远小于0.05(p=5.3e-06<0.05;p=1.7e-13<0.05),表明港湾式紧急停车带不同间距水平与车辆横向偏移量、速度显著相关.港湾式紧急停车带间距水平为750 m时,驾驶员横向偏移量(偏移量O=0.657 m)较小,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最好,同时此间距水平下的车辆运行速度(速度V=96.99 km/h)也最接近设计速度,驾驶行为较为协调;超过1 000 m后,横向偏移量及速度不再明显变化,间距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较弱.实验中模拟道路场景为单一平直路段,未来可考虑研究复杂场景下(存在线形组合、交通流)港湾式紧急停车带间距与驾驶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胡朋  吴琼  潘晓东 《公路》2015,(2):20-24
为了研究轮迹重分布的可行性及对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以上三高速和沪杭甬高速作为试验路,设计了4种轮迹横向干预标线进行现场试验。对干预前后的车辆轮迹数据采用背景差分法MATLAB编程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频率分析,获得干预前后轮迹横向分布变化规律,并对干预前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轮迹横向干预条件下,轮迹趋于较均匀分布,干预后沥青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提高了24.6%。  相似文献   
58.
地震反射波勘探是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种重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波数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数据的解译质量,提高信噪比是关键环节。针对单一去噪技术,难以获取高信噪比地震数据的难题,以某一在建铁路项目地裂缝勘察的地震波数据为例,详细研究各种有效波及干扰波的性质和特征,建立一种频率域滤波、声波衰减和频率-波数域(F-K)滤波联合应用的去噪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去除和压制干扰波,增强有效波能量,去噪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9.
阐述了对浅层地震勘探中通常被压制的绕射波信号进行利用的研究思路,以绕射扫描叠加偏移成像为基本原理,基于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对地震记录中的绕射波信号进行处理;解决了地形起伏条件下,信号的静校正问题,得到了适用于任意地形条件下的高精度地震成像剖面,并结合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0.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能够克服常规处理技术的缺陷,是落实复杂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MARVEL软件中地震速度建模和叠前深度偏移的流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过程包括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速度分析及模型修正、深度偏移成像处理等。并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及其转换的时间剖面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优越性,钻探结果表明效果显著。通过本次处理与研究,获得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