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3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镍-钨-碳化硅复合电刷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Ni-W-Sic复合电刷镀镀层的工艺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的工艺参数对该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遗传算法求出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试验表明,按优化参数制得的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用于提高柴油机活塞环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烧重油,甚至烧渣油的柴油机活塞环更有利。  相似文献   
182.
悬索桥主缆、斜拉桥拉索、拱桥吊杆的使用寿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悬索桥主缆的设计使用寿命达百年以上,因此对桥梁缆索用钢丝的耐久性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缆索用钢丝的热镀层也从最初的纯锌层逐步向以锌为主,添加铝、镁、稀土等多元合金发展。依托处于海洋大气腐蚀条件下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跨1 666 m悬索桥)项目,通过相关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重点研究了锌铝镁镀层的结构特点、防腐耐久性能,确定了锌铝镁的合理组分及冷却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3.
新型的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不变的情况提升了折弯角性能,在汽车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对1 500 MPa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包括成形性能、焊接性能、腐蚀性能、胶粘性能。结果显示,减薄铝硅镀层对成形性没有影响,提升了材料的焊接性能,腐蚀性能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满足设计要求,胶粘性能也无明显变化。因此,可以推进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在车身上的批量应用。  相似文献   
184.
介绍了某车型A柱热成形件在工业化中的转角开裂问题,冲压成形性仿真分析零件不存在开裂的风险,但零件实际工业化中开裂。开裂主要发生在外凸转角且有长法兰面的位置,通过对比零件开裂位置成形状态与冲压仿真分析参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了热成形零件转角开裂问题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此类零件冲压成形性仿真分析策略,分别从产品和工艺角度阐述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5.
对铁锌合金化(Galvannealed, GA)镀层板进行冷轧变形,探究不同压下率下GA镀层的形貌、元素分布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轧制前原始镀层主要由δ(FeZn7)和Γ(FeZn10)相组成,镀层表面存在自由Zn层,且有疏松孔洞,孔洞沿轧向变形为针状,密度逐渐减少,压下率>40%时,针状微孔洞消失。随冷轧压下率增大镀层厚度不断减薄,镀层和基体的硬度增大,较大压下率时,界面处呈现锯齿形。压下率的变化对Zn、Fe元素分布影响不大,镀层与基体界面处存在富铁扩散层;压下率>20%时,镀层发生一定破碎,界面处开始存在少量O元素;GA镀层板腐蚀失质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缓,不同压下率下的GA镀层板失质量相差不大,镀层经过轧制之后仍对基体起到良好保护。  相似文献   
186.
袁新杰  刘芳  侯中军 《汽车工程》2023,(9):1702-1709
车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的孔结构识别效率低、精度差且实验要求严格,无法适应日趋规模化的行业发展体系,因此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遗传粒子群的最大化类间方差(GA-PSO-Otsu)优化算法,实现对催化层扫描电镜图孔径分布和孔隙率高效、精确且自适应的识别和测算。首先,协同引入高斯卷积核与二值化阈值最大化类间方差,有效降低噪声和手动调参对精度和效率的影响,实现自动化去噪和孔结构识别;其次,进一步提出遗传粒子群算法,有效解决传统方法遍历参数耗时长和易陷入局部优化的问题,兼具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最后,通过对催化层结构和灰度分布差异明显的扫描电镜图的对比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具备良好的鲁棒性、自适应性和实用性,与遍历所有参数的传统Otsu算法的孔隙率误差小于0.5%,测算耗时降低约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