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采用GTM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行的马歇尔方法不能设计出理想的沥青混合料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旋转试验机对5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优化,并对这5种不同级配类型、不同沥青用量所组成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分析了不同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发展规律,以及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同密度和空隙率等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级配、体积参数等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2.
级配组成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型)与美国Superpave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曲线分析,认为AC型沥青混凝土中2.36mm以下细集料用量偏高,会对其高温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对两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进行比较后,对AC型级配范围提出修正建议:级配曲线应通过控制点要求的区间,并低于0.3mm与2.36mm集料级配限制区。试验结果表明,调整AC型级配范围后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3.
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判别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的分析和试件体积参数的分析,探讨以空隙率、理论最大密度和空隙率判别混合料级配离析的可能性,并提出判别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程度的标准方法。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程度可以用级配偏差值,沥青用量、空隙率和理论最大密度差值等指标进行评价和判别。  相似文献   
34.
间歇式与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级配控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沥青混合料的两大指针“级配”和“油石比”的质量控制方式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连续式搅拌设备和间歇式搅拌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提出对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加以改进,增加骨料“预筛分”处理装置,以使间歇式的“二次筛分”更容易解决≤4.75mm细粒料段的段内级配的可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沈阳-山海关高速公路路面在交通量大、重载超载车辆多、使用基质沥青的情况下,一些路段在通车5年后仍呈现出较好的抗车辙性能,结合“沈山路面后评价”课题研究成果,对其材料组成进行试验研究,并提出建议的级配范围和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6.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由于其强度高、刚度大、板体性好、料源丰富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在级配相同的条件下,随水泥用量的增大,水泥稳定砂砾各龄期的强度增长幅度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37.
针对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差、流动经时损失大以及易泌水、离析等问题,通过不同岩性和不同级配区间机制砂对水泥胶砂流变性能的影响及对减水剂的吸附特性分析,研究机制砂岩性、表面吸附性和表面电位等物理特性对水泥胶砂流变性的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相较于钙质机制砂,硅质机制砂对水泥胶砂流动度的影响更大;机制砂颗粒级配越小,对水泥胶砂流...  相似文献   
38.
结合205国道博莱高速公路底基层的施工,介绍了工程中如何对二灰砂土底基层三项指标,即强度、压实度和平整度的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9.
马明 《北方交通》2007,(9):28-29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组成试验是沥青路面施工时重要的质量检查项目。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方法是沥青路面施工时检验拌和厂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颗粒级配组成的试验,以通过规定筛孔的质量百分率表示,用以评定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0.
水泥稳定土的材料对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是剂量越大越好.强度还与土的级配有关,改善土的级配,更能提高水泥稳定土的强度.而且改善集料的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是减少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同类型的水泥稳定土,要达到相同的强度,不能规定同样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