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6篇
  免费   295篇
公路运输   2732篇
综合类   1228篇
水路运输   336篇
铁路运输   1462篇
综合运输   33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5 毫秒
581.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both passive and actively-modified vehicl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on minimum time manoeuvring for vehicles with 4-wheel torque vectoring (TV) capability is studied. First, a baseline optimal TV strategy is sought, independent of any causal control law. An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OCP) is initially formulated considering 4 independent wheel torque inputs, together with the steering angle rate, as the control variables. Using this formulation, the performance benefit using TV against an electric drive train with a fixed torque distribution, is demonstrated. The sensitivity of TV-controlled manoeuvre time to the passive understeer gradient of the vehicle is then studied. A second formulation of the OCP is introduced where a closed-loop TV controller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ystem dynamics of the OCP. This formulation allows the effect of actively modifying a vehicle's handling characteristic via TV on its minimum time cornering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to be assessed.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 of the target understeer gradient as the key tuning parameter of the literature-standard steady-state linear single-track model yaw rate reference is analysed.  相似文献   
582.
山区复杂路段交通事故频发,行车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研究该路段下的主动限速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主动限速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构成,并且对车辆的运行安全车速进行了分析与建模,提出了主动限速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对该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调试,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比较合理,能够指导驾驶人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83.
路面结构设计中一般是结合实测轴载数据计算累计当量轴次,但是新建和改建路面设计中实测轴载数据的调查往往难以实现,导致预测交通量无法准确表征实际交通状况。针对此问题,通过对陕西省18条高速路段的车流量数据和6条典型高速路段的实测轴载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其车型分布规律、轴型分布规律以及轴载分布规律的区域特征,为利用轴载特性相似区域的已知轴载调查数据预测交通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周边地区小客车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车辆占比,通往外省地区拖挂车占比与小客车占比接近;西安周边地区以轻型拖挂车为主,通往外省地区以重型拖挂车为主;2个区域的超载比例差异明显,通往外省地区高速路段的超载比例多数是西安周边地区的2倍。  相似文献   
584.
左志  王涛  刘锴 《交通标准化》2015,1(6):40-44
为了考量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行为和普及率进 行了研究,同时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优惠政策条件下在实际路网中的环境影响。首先,对大连市居 民进行了意向问卷调查,建立描述家庭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模型;其次,应用该模型对新能源汽 车在大连市的普及率进行分析;最后,在道路收费优惠政策条件下,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和 出行频率的变化,利用多用户交通平衡分配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探索新能源汽车在实际路网中的 排放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普及率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并不明显,而在高普及率情况 下,减排效果比较显著。然而,对于交通领域巨大的碳排放体量而言,低普及率带来的碳排放量 下降的累积效应仍是非常可观的。  相似文献   
585.
为提高智能车辆自主循迹控制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FNNC)和神经网络预测( NNP)的智能循迹控制策略。转向控制器的输入量有3个:预瞄点处的横向循迹误差、汽车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车速控制器的输入量有4个:预瞄点处的面积误差、侧向加速度、汽车侧偏角和转向盘转角。网络训练采用误差反向传播法。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循迹控制器通过对驾驶员操作样本的训练,能实现对车辆的车速与转向控制,横向循迹误差和目标车速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86.
交控系统是利用各项侦测器或纵坐标名称、单位来进行交通特性搜集的,近年来由于在有线与无线传输的技术上日渐成熟,许多的信息都可以快速的传回至交控中心。但是目前车辆侦测器设置的位置会影响数据收集的准确度,且感应线圈车辆侦测器面临着经常发生数据遗漏。数据产生缺漏对于交通管理决策缺乏效率,而且无法彰显出投资车辆侦测器之价值。为了避免车辆侦测器数据遗漏、断线或数据异常不能使用之情形出现,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来填补车辆侦测器所遗失的数据,其MAPE值小于20%,故ARIMA模式較平均法更优秀,其係以历史资料来建构,故有相当优良的填补绩效。  相似文献   
587.
介绍了现场钢轨接触焊作业车的总体设计,并对该车组成设备的选型及设计进行了论述,实际运用考核表明,该车设计合理,满足钢轨现场焊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88.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DC·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DC01型列车受当时电力电子技术水平发展所限,其照明电路整流环节采用了以二极管为整流元件的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由于该电路的固有缺点,其镇流器供电不可避免地带来功率因数低下和谐波干扰问题,导致供电不连续、电能浪费、低压控制电路受到谐波干扰。针对不控整流电路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不控整流器和电容之间接入直-直开关变换器,使原电路中增加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环节,并对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通过此项设计提高原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以实现高效率、高性能、具有谐波抑制能力的电子照明回路。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因数可由原0.65左右提高到0.99左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型列车受当时电力电子技术水平发展所限,其照明电路整流环节采用了以二极管为整流元件的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由于该电路的固有缺点,其镇流器供电不可避免地带来功率因数低下和谐波干扰问题,导致供电不连续、电能浪费、低压控制电路受到谐波干扰.针对不控整流电路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不控整流器和电容之间接入直-直开关变换器,使原电路中增加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环节,并对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通过此项设计提高原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以实现高效率、高性能、具有谐波抑制能力的电子照明回路.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因数可由原0.65左右提高到0.99左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9.
从绝缘子污闪机理出发,指出了带电绝缘子清洗的必要性;经过多年试验研究,证实了水冲洗效果最佳。开发的水冲洗工程车采用劈相机系统作动力系统,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系统简单,保护可靠。  相似文献   
590.
介绍了TY - 770型划线车的基本特点 ,分析了该型机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 ,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