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303篇
综合类   332篇
水路运输   117篇
铁路运输   138篇
综合运输   487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张爽 《交通标准化》2008,(6):180-184
交通需求管理(TDM)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策略,具有现实的意义。针对成都市出租车供需现状,运用系统的思想对各供需调控方案进行评价比选,分析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针对出租车的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措施,可为解决出租车的供需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秋 《北方交通》2008,(6):192-194
根据盘锦地区历年路段交通量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对公路交通量增长趋势、混合交通量组成以及表示交通量变化规律的特征值做了分析,并阐明了交调资料对地方公路建设规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3.
周彬  韩松  刘威 《北方交通》2006,(4):85-87
通过分析交通标志设置基础、设置功能、设置方式和设置场所选定,为正确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4.
交通移动采集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目前在国外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应用。本文在分析常规交通采集技术的不足和交通移动采集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分析认为交通移动采集技术同样适合于国内大部分城市,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本文还将交通移动采集技术分为主动测试车技术和被动探测车技术。最后以中山市公交车采集的数据作为被动探测车数据,简单探讨了交通移动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5.
王大海  王茜 《ITS通讯》2006,8(2):34-37
本文对高架桥下交叉口的时空资源进行了分析综合利用,提出了一种多相位半幅路权系统。该系统通过对高架桥下交叉口路面的道路渠划,把各种交通流通过交叉口路面的道路划分为上下两个半幅路面,并使半幅车道数大于进口处的车道数;由信号机控制信号灯以半幅路面路权为单位放行交通流,巧妙安排相位和相位顺序;在整幅放行前的前半幅路权放行时,可以使车流缓慢、安全地分流在较多的放行车道上排成车队形式;待后半幅路权放行时,以多路车队形式集中通过路口。缩短过路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  相似文献   
126.
为解决实时交通仿真系统对计算效率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针对交通信号控制下城市道路路段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模型中采取了适合城市交通特点的元胞空间划分和时间步长方案以及元胞更新规则。本文还给出基于此模型的一个小型仿真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另外,本模型还能反应出驾驶员的进取性(aggressiveness)的状况,并对驾驶员存不同进取性下对变通的影响做了研究。通过现场采集的交通数据和CORSIM仿真平行的对比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路段平均速度意义下与实际变通数据符合较好,并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7.
周申培  严新平 《ITS通讯》2005,7(3):43-45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但传统的数学方法一直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测效果。信息融合技术是最近十多年来新兴的技术。它通过合理协调多源数据,充分综合有用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对未来交通流量的预测。实验证明,借助信息融合理论建立的聚类分析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交通流量的预测比较准确,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8.
王树盛 《ITS通讯》2005,7(4):48-50
离散选择模型的典型代表Logit模型简洁易用的特点使其在经济、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Logit模型的两个重要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分析了Logit模型的固有缺陷,阐述了Probit模型的基本原理,研究了Probit模型的性质,并与Logit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利用SAS统计软件MDC模块提供的仿真算法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robit模型克服了Logit模型IIA特性和喜好随机性限制的缺陷,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物理意义,对出行选择行为的模拟更接近实际,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的前景的交通方式分担模型。  相似文献   
129.
机动丰超速行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之一。机动丰超速是由于驾驶人没有及时纠正驾驶过程中的误判、误动的结果。引起超速的原因包括驾驶人、机动车、交通安全设施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应从教育培训、法律、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科技四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超速。  相似文献   
130.
如何解决最短路径选择问题一直是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关键之一.基于群体仿生理论的蚁群算法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针对采用蚁群算法进行最短路径选择时易出现的陷入局部最优解问题,引入混沌理论,采用混沌蚁群算法利用混沌初始化进行改善个体质量和利用混沌扰动避免在蚁群算法搜索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值,同时降低了蚁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从而更好的解决了最短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