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97篇
公路运输   351篇
综合类   262篇
水路运输   353篇
铁路运输   195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通过阐述城际动车组在Teamcenter和UG NX环境下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发的过程、方法,介绍了PDMS系统文件数据的管理方式,自顶向下地适合动车组车辆协同设计的装配设计方法,大装配技术和车辆分系统出图的方法等,同时还提出并介绍了全数字化车辆模型在动车组车辆重量管理、干涉检查和设备布置优化等方面的应用,为轨道交通车辆全三维协同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Midas CIM桥梁三维正向设计软件,依托濮阳至聊城高速公路卫城枢纽主线跨线桥工程,基于三维实景模型开展节点桥梁BIM正向设计。将三维模型输出的钢箱梁关键指标与传统二维设计模式输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正向设计结果可靠,可实现设计阶段BIM模型向施工阶段数字化交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设计中所采用的几种尺寸及公差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应用统计试验法进行尺寸及公差设计的新方法。并且探讨了采用该方法进行计算机模拟、解决三维尺寸及公差设计问题的实现方法。在尺寸及公差设计中,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可以获得高的计算精度。以汽车操纵杆为例,详细地说明了应用该方法进行三维尺寸及公差分析的过程,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开挖顺序和施工过程对地下洞室群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在重点解决有限元模拟开挖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如释放荷载的计算和开挖模拟的有限元实施方法等)的基础上,结合某工程实例,并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开挖顺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轿车三维分离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傅立敏  靳春宁 《汽车工程》1998,20(6):338-342,340
本文介绍了使用激光片光技术及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某型国产轿车尾流的三维分离流的尾迹和速度分布测定的试验研究。本项研究表明,光学流态显示和数字图象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揭示汽车的尾流结构,诊断阻力来源,本项研究为建立汽车三维分离流动的动态仿真理论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车务可视化信息系统通过三维模型及虚拟漫游的展现形式,将铁路运行及运营的动态信息进行集成和柔性展示,实现旅客服务信息及运输管理相关数据的整合,通过可视化的展现方式既方便旅客及管理人员,又充分展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SS4B型电力机车转向架结构复杂,检修工序繁琐,对作业人员的检修技能培训要求高,针对目前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转向架可视化标准作业系统,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建模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集三维动画和人机交互功能于一体,信息集中化、培训作业标准化、培训时空自由化、周期短且考核针对性强的可视化培训系统,实现对SS4B型电力机车转向架系统的内部结构、检修流程及其动态拆装过程的逼真模拟,提升实操培训效率和沉浸式体验,提高检修人员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轨道复合不平顺会对行车的安全及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也是影响无缝线路横向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轨道复合不平顺对无缝线路的具体影响,通过构建三维轨道框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轨道框架单点(或多点)位置发生横向及竖向位移来模拟复合不平顺状态,通过计算获取节点位移变化规律,进而分析轨道复合不平顺对无缝线路横向变形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的复合不平顺会对无缝线路的横向变形产生显著的影响;当线路出现三角坑等类似病害时,其节点位移变化更为显著,在无缝线路的日常养护维修中应尤为注意。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observability issue of static O–D estimation based on link counts. Unlike most classic observability analyses that relied only on network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our analysis incorporates the actual values of input parameters, thus including network operational relations as well. We first analyze possible mathematical properties of an O–D estimation problem with different data input. We then propose a modeling approach based on mixed-integer program for selecting model input that ensures observability and estimation quality. Through establishing a stronger connection between observ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stimation problem, the proposed method aims to improve estimation quality while reducing reliance on erroneous data.  相似文献   
20.
Smart card data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passengers’ behaviour analysis and network demand forecasting. Public transport origin–destination (O–D) estimation is a significant product of processing smart card data.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O–D estimation methods using the trip-chaining approach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both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However, the validity of these estimation methods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se datasets usually lack data about passengers’ alighting, as passengers are often required to tap their smart cards only when boarding a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Thus, this paper has two main objectives. First, the paper repor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existing O–D estimation method using the unique smart card dataset of the South-East Queensland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which includes data on both boarding stops and alighting stops. Second, the paper improves the O–D estimation algorithm and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se improvements, relying on this unique dataset. The evaluation of the last destination assumption of the trip-chaining method show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matching result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tual boarding/alighting times and the public transport schedules. The proposed changes to the algorithm improve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the actual and estimated alighting stops, as this distance is reduced from 806 m using the original algorithm to 530 m after applying the suggested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