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8篇
  免费   82篇
公路运输   543篇
综合类   384篇
水路运输   270篇
铁路运输   347篇
综合运输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拓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断裂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01国道阿城(刘秀屯)至亚布力段和同三公路哈尔滨至方正段的多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断裂试验研究,分析了拓宽旧路面各结构层,如垫层对基层及基层对板体不均匀支承的分布规律和成因特征,并据此建立模型,应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车辆荷载作用下板体内最大弯拉应力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基层的近条带状不均匀支承是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断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2.
单轮对纵向颤振数值仿真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机车车辆动力学分析时,除了进行启动和制动研究外,通常将机车的前进速度考虑为恒速,且不考虑轮对纵向振动指标.最新的研究表明,轮对纵向振动作用因素不可忽视,强烈的轮对纵向振动会导致踏面剥离和车体垂向异常振动现象的发生.为了研究轮对纵向振动问题,在将轮对纵向运动考虑为非恒速的基础上建立了单轮对纵向振动简化模型,并推导出包含7个自由度的轮对运动方程,其中轮轨接触考虑为准弹性接触模型.通过根轨迹分析确定了轮对纵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发现轮对纵向振动是一种自激振动,在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具有固定的频率.通过分析提出一种轮对纵向颤振速度的预测方法,研究了轮对纵向颤振的产生机理,指出线路不平顺、轮对横移、摇头的作用是诱发轮对纵向颤振的原因,并通过数值仿真再现了轮对纵向振动现象.  相似文献   
523.
中小跨度长联连续梁桥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固定墩组和拉压连接器两种桥梁结构,分析计算长联连续梁桥无缝线路纵向力。根据桥梁、钢轨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纵向力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比较了桥梁联长、桥墩刚度以及轮轨粘着系数对纵向力的影响。根据附加纵向力的大小以及长钢轨伸缩位移量,提出了长联连续梁的最大联长,在连续梁中间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固定墩组桥梁体系连续梁联长应小于500m~600m,拉压连接器桥梁体系连续梁联长应小于1000m~1200m。研究结果表明,桥上无缝线路长钢轨的附加纵向力与桥墩的刚度有关,刚度减小,长钢轨的附加纵向力增加,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利,根据长钢轨附加制动力的大小,提出了不同联长的连续梁桥墩刚度的最小限值。  相似文献   
524.
传统换道模型中,把前后临界空隙作为参数固定数值,忽视了车辆和车道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等因素.从分子动力学角度,系统考虑跟驰需求安全特性,从动态的需求安全距离角度研究车辆在“跟驰—换道—跟驰”过程中的行驶状态转换.确保在换道完成时,换道车辆和目标车道后车能以需求安全距离进行跟车行驶,建立了模拟分子动力学的期望安全间距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特性模型可以把跟驰行为和换道行为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成果为分析车辆运行交互特性,车辆可变限速技术,自适应巡航控制技术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25.
针对由弹性连接件形成的多浮体系统,基于修正的莫里森公式应用微元法推导了主平台和浮囊的受力模型,建立了水面小尺度漂浮平台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连接件刚度和浮囊直径对主平台幅值运动响应的影响。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连接件刚度对主平台幅值运动响应的影响远大于浮囊直径,主平台的幅值响应随连接件刚度呈"W"变化,最优的连接件刚度为40×10~4N/m;主平台的幅值响应随浮囊直径呈微弱增长,最优的浮囊直径为2.5 m。研究结果可为水面小尺度漂浮平台的弹性连接件和浮囊参数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6.
Previous work by the authors focused on obstacle avoidance in large, high-speed autonomous ground vehicles within unknown and unstructured environments. This work resulted in a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based algorithm that simultaneously optimises both the speed and steering commands. The algorithm can exploit the dynamic limits of the vehicle to navigate it to a target position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ithout compromising safety. In the algorithm, a model of the vehicle is used explicitly to predict and optimise future actions, but in practice the model parameter values are not known exactly. Thus, in this paper, the robustness of the algorithm to parametric uncertainty is evaluated. It is first demonstrated that using nominal parameter values in the algorithm leads to safety issues in 24% of the evaluated scenarios with the considered parametric uncertainty distributions. To improve the algorithm's robustness, a novel double-worst-case formulation is developed that simultaneously accounts for the robus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safety requirements of high-speed obstacle avoidance: collision-free and no-wheel-lift-off. Results from simulations with stratified random scenarios and worst-case scenarios show that the double-worst-case formulation renders the algorithm robust to all uncertainty realisations tested. The trade-off between robustness and the task completion performance is also quantified.  相似文献   
527.
考虑道路几何设计参数转弯半径、超高、坡度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对车辆跟驰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进行了改进.结合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分析发现:在具有转弯、超高和坡度的道路上,改进后的模型,其跟驰车辆车头时距增大,行驶速度减小,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车辆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随半径和超高的增加而减小,保证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道路几何设计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8.
现役散货船纵向构件蚀耗率的概率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现役散货船测厚报告的数据料为基础,设船体纵向件的蚀耗率为服从威布尔分布的随顶变量,对其数字特征进行估算,并以其频率近似概率,给出了各构件蚀耗率的概率密度曲线、概率率分布曲线及超概率分布曲线。结合参考文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了外板和内底板蚀耗率的均值随船龄变化曲线,从而为船体结构的强度评估和寿命预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9.
浅水单点系泊FPSO软刚臂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刚臂单点系泊FPSO是浅水油田广泛采用的油气开采设备。为研究单点系泊系统的受力性能,针对一艘作业于浅水油田的16万吨级软刚臂单点系泊FPSO,在线性三维势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FPSO-系泊腿-软刚臂的耦合模型,在时域内计算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SYMS)的动力响应特性;并进行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软刚臂系泊系统的系泊点高度、系泊刚架高度、软刚臂长度、系泊腿长度、压载舱重量等设计参数的变化对系统动力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点载荷和系泊腿轴向载荷随着系泊点高度、系泊刚架高度和压载重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而随着软刚臂长度、系泊腿长度的增加则是先增大后减小;且单点载荷对软刚臂长度和压载重量这2个参数的变化最为敏感,而系泊腿轴向载荷则对系泊刚架高度、软刚臂长度这2个参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30.
基于SIMPACK的磁悬浮车辆耦合动力学性能仿真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有效评价磁悬浮车辆动力学性能,引入SIMPACK仿真软件,根据磁悬浮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拓扑关系图,建立了磁悬浮车辆-轨道-控制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在模型中,磁悬浮车辆被视为多刚体,并具有两系悬挂系统,轨道被视为弹性欧拉梁,并考虑了磁悬浮车辆的控制系统性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梁的最大变形的计算值为1.5mm,试验值为1.6mm,车体的垂向加速度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利用仿真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