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72篇 |
免费 | 36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375篇 |
综合类 | 2446篇 |
水路运输 | 1685篇 |
铁路运输 | 1591篇 |
综合运输 | 3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253篇 |
2022年 | 314篇 |
2021年 | 401篇 |
2020年 | 257篇 |
2019年 | 273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272篇 |
2014年 | 463篇 |
2013年 | 397篇 |
2012年 | 463篇 |
2011年 | 551篇 |
2010年 | 553篇 |
2009年 | 557篇 |
2008年 | 583篇 |
2007年 | 459篇 |
2006年 | 364篇 |
2005年 | 343篇 |
2004年 | 351篇 |
2003年 | 336篇 |
2002年 | 273篇 |
2001年 | 236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65年 | 8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应用雅可比椭圆函数及均值方法计算求解受到简谐外激扰的强非线性杜芬振荡系统v+αv+γv^3=ε(-βv+FcosΩT)的稳态周期响应,首先利用雅可比椭圆函数给出无扰动系统的周期解。然后,采用对无扰动系统周期解进行扰动的方法,求扰动系统的周期解。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均值方法对问题进行了简化,并通过对所得解的讨论与分析,最终得到原问题的稳态周期响应,实例验证的结果表明,我们所介绍的方法是成功的。并可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界面裂纹尖端场的有限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非线性弹性理论,研究了两类不同压缩材料形成的界面裂纹尖端场,通过将裂纹尖端场划分为收缩角区和扩张角区,得到并求解了裂尖场的渐近方程,揭示了应力、应变场所示的奇异特性。 相似文献
104.
用磁声发射原理测量钢轨残余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磁声发射原理并利用自制的磁化器对退火钢轨进行室内应力标定,得到用面积法处理的应力与MAE强度标定曲线,又据此测量了U74 60kg/m新轨的残余应力,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用结构分析法推导了一组新型膜片联轴器中膜片强度及刚度的设计公式,并对这种膜片联轴器的扭转刚度进行了实测,测量结果与文中公式计算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06.
107.
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空间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腹板叶空间受力、锚固构造独特的杨浦大桥索区就状态,锚固区应力状况,计算结果与三维光弹试验结果吻合,对锚固区腹板的中稳定作了检算,并提出取消腹板是坚加戏以及进一步优化锚固区构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铁路轨道刚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轨道合理刚度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轨道容许变形量与轨道部件容许应力相互平衡关系以及维修工作量与行车舒适性相互制约关系。给出三种确定轨道整体刚度的方法,钢轨允许应力法、轨道允许变形法和临界速度法。论述部件刚度合理匹配关系。从安全和控制维修的角度,提出基于合理变形确定轨道部件刚度的方法,即变形分配法。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高速铁路轨道刚度问题进行探讨,建议采用轨道允许变形法和变形分配法确定高速铁路轨道整体刚度和部件刚度。给出我国高速铁路在车辆轮载作用下轨道刚度的建议值,轨道整体刚度100kN·mm-1、钢轨支座刚度37kN·mm-1、轨下垫板和道床刚度74kN·mm-1。 相似文献
109.
乌鞘岭隧道穿越F7断层隧道变形机理分析及其支护措施的探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鞘岭隧道穿越F7断层时遇到了高应力软弱围岩,针对F7断层的特点及软岩高应力围岩特性,分析出隧道发生大变形的机理,并提供对该段围岩高应力软岩的判断方法,对不同情况下的隧道提出了几种卸压-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东风4D型机车车轴研制的超声波探伤试轴,除了轴的两个端面与原形车轴略有不同,其余几何尺寸均与原形车轴保持1:1的对应关系。试轴设计了12处模拟缺陷,解决了对东风4D型机车车轴各应力集中点探伤的当量问题;在这次超声波车轴探伤研制中首次利用表面波探头,和双晶片探头,解决了车轴轴身在不能用磁粉方法进行表面探伤,以及K值探头无法解决的轮座外侧压装线部位的探伤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