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47篇
公路运输   520篇
综合类   234篇
水路运输   163篇
铁路运输   36篇
综合运输   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China’s transport industry is energy intensive and high-polluting. While with the surg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China’s economic relies more and more on the transport sector.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 (TE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ruc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Post Paris” mitigation target. The paper carries out a decoupling research between TECE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t both national level and province level based on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 decomposition analysis with the extended Kaya identity and Tapio decoupling model. The model quantifies eight factors’ effects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focusing on external macro socio-economic related factors (i.e., spatial pattern, urbanization, per capita service industry output value, reciprocal of the service industry’s share of GDP,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 successfully. The key conclusions are indicated as follows: (1) the national decoupling status was extensive coupling during 2004–2010 and then weak decoupling during 2010–2016. The progres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ecline of energy intensity. (2) Per capita service output was always the prominent factor to promote carbon emissions growth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provinces with inhibiting the advancement of decoupling process, followed by urbanization. (3) Scenario analysis shows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raffic demand and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has become the key link to realize the decoupling between China’s TECE and its economy.  相似文献   
42.
汽车排放污染及净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成分及其危害,介绍新排放法规Ⅰ型、Ⅲ型、Ⅳ型试验限值,重点分析汽车的5项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匹配对柴油机动力和排放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利用AVL_BOOST和AVL_FIRE仿真软件建立4190ZLC-2型船用柴油机整机模型和缸内燃烧高压循环模型,然后基于已建模型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柴油机进气系统、喷油系统和燃烧室结构尺寸参数匹配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极差分析可以得出燃烧系统参数对4190ZLC-2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主次顺序。以柴油机指示功率为评价指标时,参数组合0.26 mm-28°CA-160°-0.9-145 mm-2.6 mm-22 mm(喷孔直径-喷油提前角-油束夹角-涡流比-喉口直径-凸台高度-凹坑半径)对应的指示功率为63.40 k W,比原机仿真值高15%;以NOX排放为评价指标时,参数组合0.30 mm-24°CA-140°-0.4-135 mm-6.6 mm-14 mm(喷孔直径-喷油提前角-油束夹角-涡流比-喉口直径-凸台高度-凹坑半径)对应的NOX排放质量分数为0.015 7%,比原机仿真值低30.2%。  相似文献   
44.
靠港船舶岸电系统具有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优点,正在我国港口大力推广。为探讨岸电系统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前景,以大窑湾北岸某集装箱码头为例,利用仿真模型核算多种情景下2020年大窑湾北岸集装箱码头船舶使用岸电前后的碳排放量,并分析不同装卸效率对船舶的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集装箱码头使用岸电系统可实现低碳效益,提高装卸效率有利于船舶碳排放的减少,但应考虑提高装卸效率会引起装卸机械碳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45.
基于AVL-BOOST软件仿真平台建立某船用四缸柴油机仿真模型,标定后的模型进行柴油机全工况仿真计算.仿真出来的3 200组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数据,采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建立2层的反馈神经网络仿真模型.并分别通过实验、AVL-BOOST和神经网络数据曲线的对比分析,验证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准确性.利用验证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进排气压力对柴油机转矩的影响,以及预测压缩比和供油定时对柴油机排放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扰动法分析不同工况下柴油机各个参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6.
试验研究了单缸柴油机燃用F-T柴油和0号柴油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与发动机燃用0号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时燃油消耗率降低,有效热效率升高,有害排放降低,结果表明,F—T柴油是一种高品质的柴油机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47.
柴油公交车燃用不同替代燃料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OBS-2200车载排放检测系统,分析了柴油公交车实际道路工况的气态排放特性.使用的燃料分别为纯柴油、天然气制油(GTL)与生物柴油,道路工况主要包括市区主干道、次干道和快速路.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燃用各类燃料的CO、HC、NOx和CO2的道路瞬时质量排放率均与瞬态车速变化有良好的跟随特性.公交车燃用各种替代燃料的气态污染物质量排放率随车速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HC和CO2的质量排放率随车速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CO和NOx的质量排放率在中低车速区域随车速上升呈现增加趋势,而在高车速区域有所降低.与主干道、次干道相比,公交车在快速路上燃用各种燃料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因子都是最低的.与纯柴油相比,不论是质量排放率还是排放因子,生物柴油和GTL柴油的CO和HC排放都有所下降,且生物柴油的降幅更大一些.从全路况范围来看,纯生物柴油的CO和HC排放最低,纯生物柴油的NOx排放要高于柴油.全路况下,纯天然气制油、体积比为20%天然气制油、体积比为20%生物柴油的CO2排放要低于纯柴油,但纯生物柴油的CO2排放要高一些.  相似文献   
48.
崔荣健 《船电技术》2009,29(12):43-47
文中提出了现代柴油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是节能与环保,详细分析了当前柴油机在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柴油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9.
汽车排放控制及净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严重的汽车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健康的危害问题,分析汽车排放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及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0.
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由于自身的被动性影响,其工作性能受到限制。在部分负荷时会造成功率损失,而汽车在这种工况下行驶的时间最长。介绍一些先进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和特点,如精确冷却系统、分流式冷却系统、可控式冷却系统等。这些系统既起到保护发动机的作用,又改善燃油效率和降低排放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