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47篇
公路运输   520篇
综合类   234篇
水路运输   163篇
铁路运输   36篇
综合运输   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具体数据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的经济性进行分析,从而证明SCR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的排放,而且在消耗费用上也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72.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bustion and emissions during engine start/stop operations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applications. Hydrocarbon (HC) emissions during the initial 2nd∼9th cycles a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greater when the engine is quickly started under the original engine calibration mode. Lower intake manifold absolute pressure (MAP) was also found to cause larger residual gas dilution and poor combustion, resulting in a higher HC concentration when the cranking speed was increased. The post-catalyst HC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in the way of initially decrease and then to increase again as the cranking speed was increased. A lowest concentration value was achieved at a cranking speed of 1000 r/min. Engine shut-down by fuel cut-off was shown to produce lower emissions than shut-down by ignition cut-off as one can avoid misfire of the last fuel injection cycle. The fuel deposited during the stop process seems to impact engine restart enrichment mostly during the initial 0.7 s for this engine, whose performance is dominated by the MAP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ime coefficient for fuel vaporization in this time period  相似文献   
73.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以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为评价因子,基于单车排放因子与车速之间的关系、交通流三参数的关系,建立了路段总排放量与车速、车型比例、交通量三个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运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以路段通行能力为主要约束条件,以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的最优化模型,以及求解算法。通过实例证明,通过调控路段上车型构成来调控实际交通量的大小,间接地调控行驶车速,进行排放量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问题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交通碳减排已成为发达国家碳减排的重点领域,而优先发展公交系统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总结和阐述公交优先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以清远市公交系统为研究对象,总结和分析了"公交优先"战略下清远市公交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清远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思路与具体做法,并根据现有情况规划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公交优先发展情景方案,计算了三种方案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结果显示:公交很高吸引力的方案比一般吸引力的方案每年少排二氧化碳38.9万t,年度减排直接效益为2 723万元,节约能源的直接效益为12.5亿元。最后提出了清远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杨婧  苗壮 《交通科技》2015,(1):157-160
针对汽车车型种类日益繁多,交通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目前划分车型的依据多而杂。文中从汽车能源的角度划分车型,提出根据控制车型的拥有量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建立模型计算碳排放量。从能源与环保角度,提出发展新型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是必然的趋势,并给出了控制多车型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左志  王涛  刘锴 《交通标准化》2015,1(6):40-44
为了考量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行为和普及率进 行了研究,同时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优惠政策条件下在实际路网中的环境影响。首先,对大连市居 民进行了意向问卷调查,建立描述家庭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模型;其次,应用该模型对新能源汽 车在大连市的普及率进行分析;最后,在道路收费优惠政策条件下,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和 出行频率的变化,利用多用户交通平衡分配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探索新能源汽车在实际路网中的 排放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普及率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并不明显,而在高普及率情况 下,减排效果比较显著。然而,对于交通领域巨大的碳排放体量而言,低普及率带来的碳排放量 下降的累积效应仍是非常可观的。  相似文献   
77.
为了提高某增压汽油机的性能,将其压缩比提高到11.5,并加装一套EGR循环系统。通过台架试验,在低速小负荷和中速中负荷工况下,研究了理论空燃比下废气再循环率对改造后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GR率小于20%时,采用合适的EGR率配合优化的点火时刻,可以使该发动机燃烧稳定,在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的同时,指示热效率随着EGR率的增加不断升高;与无EGR时相比,EGR率为20%时,有效燃油消耗率在低速小负荷工况下降低了约4.5%,中速中负荷工况下降低了9.7%;随着EGR率的增加,THC排放增加,而NOx排放显著降低,CO排放在低速小负荷时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而在中速中负荷工况时,随着EGR率的增加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78.
纳米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6FA柴油机上对质量分数为50mg/kg和100mg/kg的CeO2或Co3O4纳米颗粒-柴油混合燃料进行颗粒物排放特性台架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采集到的颗粒物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形貌及热重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纳米CeO2和Co3O4颗粒均可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与0号柴油相比,混合燃料颗粒物比排放量下降16.4%~35.9%;混合燃料颗粒物排放的粒径分布仍呈单峰分布的特点,峰值均在0.56~1.0μm区间内,微观形态下的粒径和孔隙率明显变小,团聚程度提高;混合燃料燃烧过程中颗粒物发生氧化反应的起燃温度、失重率峰值温度及燃尽温度均有所降低,最大失重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9.
前置DOC对SCR系统柴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装配前置DOC和无DOC的SCR系统柴油机进行稳态和瞬态试验,研究了前置DOC在不同循环状态下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DOC能显著提高SCR入口处NO2与NOx的体积比V(NO2)∶V(NOx),加速SCR反应,提高NOx转化效率,改善NOx排放;在ESC非怠速工况下,DOC对V(NO2)∶V(NOx)的影响会随着排气中氧含量和排气温度、空速的提高逐渐降低;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NH3对O2的选择性突然提高,V(NO2)∶V(NOx)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将减小;DOC内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有限,不足以提高SCR入口处排气温度,而DOC陶瓷载体的储热特性在瞬态循环下会对SCR入口温度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改善NOx排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为改善传统汽油机怠速稀燃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在1台加装了电控甲醇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上对燃用汽油(M0)、50%质量比例甲醇汽油(M50)和纯甲醇(M100)3种燃料的发动机的怠速稀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先后在过量空气系数a=1.1和a=1.3两组稀燃工况下进行,怠速转速稳定在800r/min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甲醇后,两组稀燃工况下指示热效率均有所提升;发动机的火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甲醇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怠速稀燃工况下的HC和NOx排放,CO2排放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也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