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篇
  免费   75篇
公路运输   524篇
综合类   434篇
水路运输   379篇
铁路运输   257篇
综合运输   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FEM/BEM在轮胎振动和噪声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李兵  夏源明 《汽车技术》2005,24(9):12-15,43
基于ABAQUS和SYSNOISE程序,给出了分析轮胎振动和噪声特性的有限元和边界元模型及完整方法(FEM/BEM),并以此模型和方法对某半钢子午胎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其在激励作用下的辐射声场.计算结果表明,只要有通过试验获得的轮胎在滚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真实激励谱,利用本文的方法即可对轮胎的振动噪声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92.
一种用于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渭平 《汽车工程》2002,24(2):145-148
结合“声学互易性原理”及车内噪声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摆脱对试验的依赖,因而能够应用于车身结构的图纸设计阶段。然后,采用该方法对某型国产轿车的车内结构声源进行辨况,发现对驾驶员右耳位置处噪声贡献最大的车身结构板块为右前车项,这一结论与采用相关分析法所得结论相一致。最后,基于车内降噪优化模型对右前车顶进行降噪处理,获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93.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柴油机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时序建模方法提取特征参数 ,在提出一种隶属函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进行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 ,并通过喷油泵试验台上的典型故障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4.
乘用车车身结构噪声测量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志刚  王理周  李传兵 《汽车工程》2001,23(2):130-133,126
乘用车的车内低频噪声直接影响其乘座舒适性。本文探讨了声响感度分析、矢量合成分析,结构车内噪声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在车身结构噪声分析控制中的运用,在实车上其降噪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5.
声全息方法识别汽车运动噪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殿阁  刘峰  郑四发  连小珉  蒋孝煜 《汽车工程》2001,23(5):329-331,322
本文提出利用声全息原理,对运动状态下的汽车噪声源进行识别的方法,它能够用来分析汽车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噪声,轮胎噪声和空气动力学噪声,通过低速和高速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识别运动车辆的噪声。  相似文献   
96.
斜盘式压缩机结构紧凑,正面投影面积小,便于在发动机上布置和调整;通过对其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可以证明其可实现运动的完全平衡,从而带来振动小、噪声低的优点。但斜盘式压缩机活塞与斜盘之间的钢容易磨损,活塞换向时易出现“嗒嗒”声,随着间隙的增大,噪声也越加明显。经试验验证和数据分析,发现此现象与气缸孔和主轴孔的不平行度有很大关系,把该不平行度控制在0.02mm以内,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汽车噪声的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采用“分频带数字滤波法”来模拟汽车噪声的原理及其主要参数的选择,并通过试验证了该模拟方法和模拟系统的可行性,由此建立的汽车噪声模拟系统可用于研究汽车噪声对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和化指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8.
发动机排气噪声有源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垂杰  吕广庆 《汽车工程》1993,15(4):220-225
本文根据发动机排气噪声的声学特性提出了有源消声系统的数学模型。据此,对研制的控制系统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频段降噪效果明显,主要声峰频率上平均降噪量达13.6dB。  相似文献   
99.
This article considers microgenetic algorithms (GAs), which explore in a small population with a few genetic operators, for cutting-path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GAs and simple genetic algorithms (SGAs) is how to make a reproductive plan for an improved searching technique because of population choice. It is shown that GAs implementation reaches the near-optimal region much earlier than the SGAs approach, and the GAs give a better solution than simulated annealing (SA). The main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wha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solution of a travelling distributed heat source. The solution of the travelling heat source on nested raw plate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vertices of each nested part of the raw plate. From the fact that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at a piercing point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heat flow which stems from the previous cutting contour, the temperature of all piercing points must be lower tha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after each cutting of the components of a part.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is identified as the mechanical melting temperature of steels. A heuristic back-track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find the near-optimum cutting path considering the minimum heat effect on deformation. The heuristic back-tracking method is incorporated with the GAs.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快速评估既有桥梁的安全性,研究了基于多源实测信息快速准确识别桥梁影响线的方法。首先利用桥梁动力响应及车辆移动的实测信息,建立影响线识别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Tikhonov正则化方法以解决病态矩阵求解问题,通过设置罚函数项以取得较光滑并贴近真实的影响线。然后通过基函数扩展法重构影响线,将其表示为一系列三次B样条基函数的线性组合,从而将问题从识别众多影响线因子简化为识别少量基函数权重系数。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先在实验室模拟钢制试验小车在钢筋混凝土三跨连续梁模型上移动的过程。基于实测布置于梁底的多测点挠度和应变响应时程以及相应的试验车信息,可识别出不同位置测点的挠度和应变影响线。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影响线的总体形状还是局部峰值,识别解与基准解均能较好地吻合。该方法还被进一步应用到一座简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该试验通过实测检测车过桥期间的桥梁跨中截面若干测点的动应变、动挠度以及车辆重力、实时位置等信息,准确识别了对应于不同车道的挠度和应变影响线。通过对比桥梁静载实测和影响线虚拟加载结果,发现两者偏差绝对值在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影响线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并具备工程应用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