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63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ertain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impact response of the motorcycle front wheel-tire assembly under various impact conditions. Impact tests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2 ν 5 − 1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using a pendulum impact test apparatus with impact speed, impact mass, tire inflation pressure level, striker geometry, and impact location as design factors.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ponse of the wheel-tire assembly were identified. Coefficients for each factor were also determined, and empirical models were then developed for each response. A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s fit well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ranges of the respective factors. However, for several interaction effects, the models become unrealistic, whereby they give certain deformation values when approaching zero impact mass and/or zero impact velocity. Thi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mechanics of the physical world, as there should not be any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when delivered impact energy is small enough. Efforts have been made in developing better models to resolve the inconsistency and to include a wider range, especially considering the case of the lower limit of experimental factors, which are an impact mass of 51.18 kg and/or an impact velocity of 3 m s−1 (10.8 km/h) down to zero. The minimum amount of impact energy required to produce the onset of observable deformation on the wheel was incorpor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odels. Finally, the present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not only to cover the lower regions but also to range up to the upper limits of the factors, which are an impact mass of 101.33 kg and an impact velocity of 6 m s−1 (21.6 km/h).  相似文献   
132.
邱奇  陈海清 《中国海事》2010,(10):27-30
国际海事公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必将对世界海事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海事公约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未来国际海事公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未来国际海事公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3.
建立了车辆-行人小腿碰撞模型,在考虑和不考虑泡沫应变率效应的条件下进行了车辆保险杠与行人小腿的碰撞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小腿加速度、弯曲角、剪切位移3个性能参数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泡沫应变率对行人小腿碰撞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必须考虑泡沫材料的应变率效应.  相似文献   
134.
文章针对长洲枢纽至界首河段河床下切现状,分析了长洲水利枢纽坝下水文条件的变化情况,阐述了水文条件变化对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5.
针对不同坐姿及不同撞击点下50%假人胸部刚度稳定性进行了摆锤撞击试验。结果表明,50%假人胸部刚度在相同作用力撞击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会因姿态轻微改变及受力位置差异而发生明显变化,但撞击速度越高则刚度越小,且碰撞点侧移则刚度增大。运用假人胸部刚度稳定特性对碰撞试验结果分析能起到较好的支持作用,可指导整车碰撞试验中前排安全气囊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136.
为提高汽车中轴的使用性能(抗耐磨、高硬度和较好的冲击韧性),对17—4PH不锈钢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合理控制化学成分及调整热处理工艺,对该钢进行热处理工艺制度的优化试验,并对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显微组织以及X射线分析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研究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摸索出在1050℃固熔+520℃时效处理后。硬度与耐磨性最高,冲击韧性较好,满足了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7.
铁路客运提速的空间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空间系统的视角,利用定量方法,对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重大决策———客运提速政策实施的空间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铁路客运系统在空间连通性上得到整体提升,以系统总旅行时间度量的提升效果达23%;不同城市从提速中获取的利益、消费者获取的消费剩余存在巨大差异,这表明提速引起的效果在空间上是不均衡的;空间效果的非均衡性仅反映在城市间,而不反映在地带间;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性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铁路提速引起的潜在社会经济效应是"空间极化"。  相似文献   
138.
铁路桥梁基础受冲刷对桥墩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鸡线2K+614 m桥5号桥墩为研究对象,通过挖开桥墩基础周围覆盖层土体的不同厚度模拟基础受冲刷程度,运用冲击振动试验法进行桥墩自振特性测试,分析桥梁基础受冲刷对桥墩自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桥墩基础周围覆盖土层厚度的减少会降低桥墩的自振频率,并使桥墩的刚体摆动趋势增强;减少的土体越靠近地面对桥墩自振频率的影响越大。采用弹性系数模拟桥墩基础周围土体对桥墩的约束,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弹性系数值模拟覆盖土层厚度变化对基础的约束影响,分析基础在不同冲刷程度下桥墩自振特性的变化规律。用有限元法、能量法和回归法分析覆盖土层厚度变化对桥墩自振特性影响的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有限元法比能量法和回归法能更好地预测基础受冲刷对桥墩自振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后评价引入公路环境保护领域,阐述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并就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环保调查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0.
大型船舶机舱结构冲击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理  刘士光 《船舶工程》1999,(2):8-10,20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某船机舱底部结构在冲载作用下的响应,论述了模型的建立,附连水质量及边界条件的处理等问题,分析了两种工况下的冲击响应。计算结果和模型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文中所提出的改进措施已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得到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