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曹雷  李植  李刚 《西部交通科技》2011,(11):66-69,74
文章将倒函数的概念、原理应用到立体交叉线形优化设计中,提出一种采用倒函数y=a/x作为立体交叉右转匝道线形的方法,分析了该函数线形相对一般采用的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比较优势,并结合计算实例介绍了用倒函数设置立交右转匝道的具体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82.
在对左转车流及掉头交通流冲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左转车流的交通影响;并根据交通分流的原则,提出左转专用道右置的交通措施及适用条件.选取武汉市长江大道—淮海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分析左转专用道右置的基础和前提,并提出实施右置方案需要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83.
刘策 《交通标准化》2014,(16):219-221
阐述了滑架翻模施工工艺的特点和优越性,结合工程实例,从高墩施工准备、过渡段施工、滑架安装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滑架翻模施工的工艺流程,可为滑架翻模施工技术在高墩施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详细介绍了一辆日产风度A32轿车行驶跑偏、方向摆头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过程。指出对于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因减振器挠性支撑、下臂胶套和球头的老化及磨损而导致的前轮定位参数失常。  相似文献   
85.
列车折返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行的重要环节,其能力已逐渐成为束缚线路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提高车站折返能力对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和运营越来越重要。对各种折返形式和站型的折返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如何提高车站折返能力进行了分类研究。从运输组织和工程设备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车站折返能力的建议措施,并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86.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弯道制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了装有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在弯道制动过程中的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制动时的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公式,并以实车为例对缓速器在弯道上的制动性能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株洲市的一个交叉口实例 ,介绍了如何对城市道路斜交路口作平曲线、设导流岛和转弯车道的一种渠化方法 ,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88.
基于移动闭塞原理的地铁列车线路通过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在移动闭塞的条件下地铁列车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通常构成线路通过能力的3个方面,即区间追踪能力、中间站通过能力及折返站折返能力.给出区间追踪能力和中间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最后探讨折返站的种类及折返能力,提出如何降低列车的行车间隔,从而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89.
苏小军  隆冰 《公路交通技术》2015,(1):114-120,125
在道路交叉口中,采用禁止左转方式可以消除交叉口的左转车流冲突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但同时也会增加邻接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压力。采用VISSIM交通仿真系统对相邻2主路与2次路相交组成的4交叉口区域在禁止左转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主路交叉口禁止左转对区域交通的影响。分别采用韦伯斯特法计算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参数,在此基础上对2主路交叉口进行协调控制,得到交通区域在禁左前后的仿真数据。分别对交通区域的行程时间、排队队长、行车延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路交叉口禁左后,周期时长得以降低,交叉口延误有明显降低;主次交叉口与次路交叉口的延误均有所增加;交叉口区域的总行程时间和行车延误也有微小增长。  相似文献   
90.
为解决连续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左转非机动车过街创新设计方案,对比常规设计和两步过街方案,将3种方案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优化模型中。以交叉口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将其转换为非线性模型以便于求解,并利用VISSIM仿真验证3种方案的运行效益。结果表明,两步过街和创新设计相对于常规设计能提升交叉口机动车通行能力,且在高流量场景下拥堵改善效果更佳,分别能降低 55.58%、57.18%的机动车延误;常规设计不适用于直行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场景,两步过街和创新设计不适用于左转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场景;常规设计和两步过街左转非机动车流量增加,会导致机动车通行能力迅速下降,创新设计受左转非机动车流量的影响较小,在各种流量场景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